【文史瑣談】 作為周邊國家的越南阮朝
文/尚智對中國來說,自秦始皇命大軍南進嶺南,將其納入版圖,至五代十國時期,中國才失去越南的統治權。長達一千一百餘年的時間,除了短期的割據自立,越南(以中北部為主)皆處於中國版圖內。因為這段內屬中國的歷史,使中國歷代對越南始終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結;也因此在越南實質脫離中國二百餘年後,南宋時期、西元一一七四年晉封交阯郡王李天祚為安南國王,賜以國印,才正式承認越南的國家地位。
從中國視角來看,中越關係史的主軸,原本是越南北屬中國的一千餘年;在越南自成一國後,逐步走向制度化的朝貢關係,直到一八八五年法國勢力進入越南才中斷。
一七七三年起,全越陷入「舊阮」與「新阮」兩個政團的爭鬥,當時政局甚為複雜,甚至有當地華人各擁其主,參與作戰。同時,清朝乾隆帝以「興滅繼絕」的大義出兵安南,欲助黎氏復國,清軍卻被西山軍擊敗,西山朝光中帝阮文惠更名阮光平,三度遣使乞和,清乾隆帝於是宣封西山光中帝為安南國王,把流亡求援的黎朝君臣囚禁或流配遠邊,並將「安南之役」列為「十大武功」之一。學者鄭永常認為,採取「棄黎扶阮」的政策,是基於現實利益的考量。
一八○二年,廣南舊阮一系的阮福映消滅西山新阮,建元嘉隆(即世祖嘉隆帝),成為越南史上最後一個王朝──阮朝的開創者。嘉隆帝諭曰:「我邦雖舊,其命維新,復讎大義,清人尚未曉得」,因此「復尋邦交故事」。從安南「新舊阮之爭」與清朝「安南之役」的歷史可知,阮朝現有的統一局面並不真正穩定,新阮復辟與北方清國的強力介入,都是可能推翻阮朝的政治變數,所以必須主動尋求清國的正式承認。
首先,清越交涉的重點議題是國名問題。越方認為,阮朝「以先代闢土炎郊,日以浸廣,奄有越裳、真臘等國,建號南越,傳繼二百餘年。今掃清南服,撫有全越,宜復舊號,以正嘉名」;但清方認為,「初以南越與東西粵(即今兩廣)字面相似,不欲許之」。
《大南實錄》稱「清帝恐失我國意,遂以越南名國」,理由是「從前撫有越裳,已稱南越;今又得安南全境,循名責實,自當總前後所闢疆土,肇錫嘉名其定。以越字冠於上,示我國承舊服,而克繼前徽。以南字列於下,表我國拓南交,而新膺眷名稱正大,字義吉祥,且與內地兩粵舊稱迥然有別」。
此次的國名爭議,學者多有討論,一般認為清朝擔心越方藉由「南越」古名,把兩廣地區納入其宣示的領土範圍,引發爭議。傳統的越共史觀基於民族主義與反帝國主義的立場,認為這是「把自己看成是天朝的諸侯」、「完全喪失了民族自尊心」,但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下,或許並非如此。
學者許文堂認為,「越南」在漢語語法係「越地之南」,而在越語語法為「南之越地」;賴淙誠在其博士論文指出,越方接受對清朝稱「越南國」,但在本國則自稱「大越國」或「大南國」,這正是一種靈活的政治智慧。越南阮朝對清朝的朝貢關係,相關研究已多,值得注意的是,賴淙誠指出:《大南實錄》把「朝貢」改稱「邦交」,而「貢使」改為「如清使」,皆可看出越南阮朝追求對等地位的自主意識。
明命朝(一八二○─一八四一)是阮朝相對強盛的時代,但越南史家陳重金指出:國內仍戰亂不斷,包括暹羅在南部與西部邊界的騷擾,以恢復黎朝為名的各種叛亂,甚至是官逼民反等。顯示阮朝雖然統一全越,建立朝廷與各級官府,但其國家權力在地方或邊界仍不斷受到威脅與反抗;加上由於曾經內屬中國一千一百餘年的歷史因素,越南作為一個周邊國家,一方面基於政治利害與國家安全,需要向中國朝貢,並作為統治國內的正當性來源;另一方面,也試圖透過在國內的自我解釋,建構對等與尊嚴的政治地位。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