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運動量足夠 認知功能少障礙
【本報台北訊】台灣老年人口快速成長,失智、失能人口增加,如何及早在生活中進行「運動復能」訓練,極為重要;陽明交通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表示,想要樂活老化,未來不失智、延緩失能,生活中的「運動復能」必須加強,在生活型態上要有足夠的運動量,一周至少三次中、高強度運動,才能維持身體健康。所謂老化的運動活動、運動復健,李淑貞表示,不是特別去做健身,而是在生活上變成動能,在生活上養成運動習慣,上下樓梯就是很好的活動,「生活型態的動」,才是維持健康的好方法。
對於有輕度認知障礙(MCI)者,即認知功能下降、尚未診斷為失智症前,李淑貞說,唯一有效的處方不是藥品,而是運動,目前實證證明,運動可讓MCI有效逆轉,讓人可以不走上失智這條路;若已診斷為失智症,李淑貞指出,雖然不可逆,但失智症引起的精神行為問題,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也不是藥品,除照顧者要學會新的相處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讓失智症患者有足夠的運動量。
至於運動強度,建議從事中、高強度運動,以「自覺疲勞指數」為指標,即運動後至少有點喘、流汗,還可以講話;運動頻率遵循「運動三三三」原則,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運動至少三十分鐘、每次運動後心跳每分鐘達到一百三十次以上。
她建議高齡者,可做心肺耐力訓練、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平衡訓練等,也就是體適能,並在生活中搭配使用輔具,讓活動量增加;對健康族群而言,爬樓梯是好運動,李淑貞說,過去很多人認為「下樓梯會傷膝蓋」,但其實下樓梯有助肌肉,可有效訓練股四頭肌、大腿肌肉。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