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OK繃非萬靈丹 使用不慎恐傷口惡化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三十歲妙齡女子,工作時不慎被紙箱割傷手指,情急下,使用液體OK繃止血,不到三天後傷口開始化膿、滲出組織液,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皮膚科醫師提醒,俗稱「醫用三秒膠」的液體OK繃,雖然能快速在傷口形成包膜,但並非適用各種傷口萬靈丹。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他收治的這名女患者,因為趕工作進度,被紙箱割到、劃出一道一公分長傷口,為方便繼續工作,隨手拿液體OK繃來塗抹傷口,沒有警覺到紙箱上藏汙納垢,細菌也跟著一起被封在液體OK繃裡,有如「養菌」般,三天後傷口紅腫化膿,就醫時已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已有截肢風險。
出血不適用
細菌易孳生
趙昭明說,女子不但忽略清潔、消毒傷口,更重要的是傷口略深、已到真皮層,又有出血、滲出組織液情形,根本不適用液體OK繃,用了會硬化的液體OK繃,只會適得其反。
趙昭明指出,由於傷口可能是肌肉組織或皮膚組織感染,一般要以開放式的消毒方式,讓傷口不要密閉,才不致於讓細菌在裡面孳生。否則,不論是用液體OK繃或人工敷料,一旦將它封住,細菌又沒清乾淨,就會不斷孳生、惡化,造成更深層潰爛。
3類傷應避免
蠶豆症勿用
趙昭明表示,當傷口較大、分泌物較多時可使用人工皮,將大量滲透液吸乾,傷口才好得快;但就算使用人工皮,也要先將傷口消毒乾淨再使用,且人工皮如果出現溼潤情形,就必須更換。
食藥署昨日舉辦「用對液體OK繃時機,傷口照護更快好」記者會,提醒民眾要先認識不論何種OK繃,包括液體OK繃,都是醫療器材,須在合格販售許可的通路才可以購買;其次,在購買產品時,應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且要先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
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吳正寧說,液體OK繃正式的名稱為「液體繃帶」,可幫助傷口防水,俗稱「醫用三秒膠」,除了包覆傷口,由於其特性,可在傷口上快速乾燥形成保護膜,進而避免水分或細菌的侵入及刺激,特別是在手/腳指間、指關節等不規則且較不易包紮處等部位,效果更是明顯。
食藥署提醒,液體OK繃適用乾淨且邊緣整齊之小切割傷,有三類傷口應避免,包括大面積傷口、大片擦傷;潰瘍、化膿、燙傷等;以及在眼睛、鼻子周圍、黏膜及皮膚敏感部位。另外,這類產品有樟腦成分,也不適用蠶豆症患者,使用前應向相關專科醫療人員諮詢。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