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植物性食物 也可補充鋅、鐵、鈣
【本報台北訊】長期吃菜、少吃肉會營養不良?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表示,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人,相較於食用較少的族群,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率較低,即使不吃肉,也可以補充鋅、鐵、鈣,讓飲食減碳又兼顧營養。為了鼓勵民眾一起減碳,國健署日前用「植物性食物」入菜,除呼籲民眾減少碳排放,也打破少吃肉就會營養不良的迷思。賈淑麗表示,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人,相較於食用較少的族群,可降低百分之十六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降百分之三十二;且肥胖問題和百分之三十三的癌症有關,如今民眾仍以肉類飲食為主,預計今年年中推出以蔬食為主的飲食指南,協助民眾調整為健康飲食型態。
國健署社區營養組組長羅素英表示,「植物性食物為主飲食」(Plant-Based Diet,PBD)是一種大部分由植物類食物組成,再加入少量魚、瘦肉和乳製品的均衡飲食型態;估計六歲以下國人,每人每天用豆製品,取代一掌心的肉類,一年約能減少約四百三十萬公噸碳排量,約等於七十萬輛一千六百西西汽車繞行地球一圈所產生的碳排量。
鈣、鐵、鋅,都是國人常缺乏的營養素,許瓊月表示,缺乏鈣會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精神緊張等,但全民都最缺乏鈣,推薦黑芝麻香蕉豆漿,因黑芝麻的含鈣量高,搭配黃豆豆漿的營養素,不需擔心鈣質攝取不足。
「減碳選食」國健署建議三原則:
一、當令在地少加工:多選擇當令在地之未精製食材,不但價格低廉、營養價值高,更減少因加工、儲存、運送所耗費的能源與碳排放。
二、善用豆、魚、蛋、肉選擇順序:這些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其中黃豆及黃豆製品產生的碳排放量低,加上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可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三、堅果種子不可少,食材種類要多元:蔬菜、水果及堅果都屬於低碳食材,且皆富含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所以應照「我的餐盤」建議量,每天攝取多種食材。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