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生產、金融、交通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903403.jpg金圓券發行 1948年8月,南京銀行內領提金圓券的人潮。這一年8月19日,國民政府進行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每圓金圓券的法定含金量為0.22217克,流通使用。 政府規定以法幣300萬折合金圓券1圓的比例收兌法幣,並強行在規定限期內收兌民間所有的金銀和外幣。收兌率為純金1市兩合金圓券200圓、純銀1市兩合3圓,銀幣每枚合2圓,美鈔每元合4圓。金圓券發行無限制,1千圓、10萬圓、50萬圓大鈔相繼出現,10個月內,發行額竟從20億劇增為38億,造成物價暴漲,金圓券幾成廢紙。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835945.jpg機器造紙技術 1947年,大信造紙廠中的工作人員攪拌紙漿。過去中國造紙取材於竹棉麻草,浸於石灰水中,等候自然變化,需費時數月始成;今天傳自歐美的技術,則直接取自木材,用化學方法處理,僅需3.5小時即成紙漿,無論質量和效率都大為提高。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855888.jpg中央造幣廠 1948年,南京中央造幣廠的工作人員將鑄好的小銀條進行秤重,並監管品質。傳統中國金融交易使用銀兩,國民政府於1933年廢銀兩,改用銀幣,並請中央造幣廠代鑄銀幣。財政部長宋子文採取了以下的措施:第一,財政部委託中央、中國、交通3個銀行代為兌換銀幣。中央造幣廠得鑄廠條,以適應市面巨額款項收付之用。第二,對各行莊寶銀進行登記及兌換。第三,撤消爐房公估局。第四,經財政部批准,暫設冶金小爐,將散碎雜銀冶煉成銀餅,送中央銀行估價兌換。就金融制定而言,這是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中國經濟史上一項重大的變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916157.jpg法幣的危機 1948年,中央造幣廠的工匠聚精會神地工作,儘管國民政府初期的幣制改革,有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但隨著內戰加劇,國民經濟凋敝,法幣趨於崩潰。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842336.jpg紡織工業的榮枯 1947年,南京的現代紡織廠。30年代紡織工業蓬勃發展,代表著民族工業的主力,許多經營者直接由歐美引進新式的紡織機器和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產能。抗戰勝利未幾,國民政府在原料、配貨和金融上的不當政策,加上政府高層皇親國戚私心自用,造成大批棉織、絲織、毛織、針織工廠紛紛倒閉。由於紡織工業僱用大量勞工,工廠連鎖性倒閉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804742.jpg京滬線的頭等車廂 1947年,京滬鐵路火車上的頭等車箱。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上海為其經濟中心,其背後財政的支持力量有「江浙財團」之稱,國府要人經常奔走於南京、上海之間,大批企業家、文化人、知識分子和學生亦絡繹不絕,因此稱京滬線為全中國最熱門的交通線絕不為過。這條線上的火車較其他路線舒適豪華,車上的座位一般分頭等、二等、三等車廂。頭等車廂座位是軟皮沙發,或鋪著絲絨的軟席、地板上鋪著地毯,富麗堂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731518.jpg聯合國援華農具 1947年,由聯合國援助中國2千台現代拖拉機,其中60台先行運抵南京,圖為聯合國專家向中方人員解釋農具的性能。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924641.jpg大信造紙廠 1947年,南京大信造紙廠的主管在廠內合影。紙為中國4大發明之一,因此造紙技術的再發展,不僅關係到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更涉及民族的自豪感。中國造紙研究會1931年在德國柏林成立,會上發表宣言指出:「我國發明造紙領先各國千餘年,自海禁大開,洋紙充滿市場,竟有喧賓奪主之勢,同仁研究造紙,對於中國造紙事業之衰落,自應急起圖救,此本會成立之原因也。現在紙之需要日增,或仍拘泥於舊者,專用手工製造,絕不足以應之,非用機器不可。」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829085.jpg金融的崩潰 1948年8月,銀行的金圓券堆積如山,到了後來一疊鈔票只夠吃一碗麵,害苦了百姓,更慘的是,許多人聽政府命令,把金、銀交出換金圓券,結果變成一貧如洗。金圓券政策等於是國民政府公然搜刮民間財富,使得國民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信用徹底破產。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402/C20210401205812303.jpg工作中的女工 1947年,南京紡織工廠的女工,新式機器和生產間的環境都較10年前大為改進。在正常的情況下,原本可以發揮生產效能,然而真正破壞生產的,是紛擾不安的政治環境及腐化的官僚體系。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1930年代曾在此進行重大的建設工作,包括扶植民族工業,鋪設運輸軌道等等,京滬地區的紡織、造紙、金融、交通等行業曾出現近10年的榮景,也是國民政府時期建設中國積極的一面。抗戰爆發後,京滬地區的許多工廠企業,隨著國民政府遷至大西南,意外促成大西南地區的工商業一日千里。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一些優秀的技術官僚制定了創興工業、鋪設電路的龐大計畫,然而內戰軍興,重要建設資金轉為軍費,投入戰爭,或遭腐化官僚中飽私囊。由於政治、金融和產銷秩序陷入混亂的局面,政策又朝令夕改,錯誤連連,以至於整體建設工作陷入停頓狀態。
儘管京滬線頭等車箱豪華依然,政客、商賈、洋人、文化人仍然奔走於京滬之間,但蕭條的局面卻已如冷霜般降臨,讓所有人點滴在心頭。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