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21-4-25 22:30:29

【文學賞析】 〈赤壁賦〉的變與不變

文/楊晨

佛經皆以「如是我聞」開頭,如《楞嚴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最後以「皆大歡喜,作禮而去。」結尾,交代地點、人物。而在蘇東坡的〈赤壁賦〉不僅交代地點、人物,且說了時日,「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以「客喜而笑」歡喜作結,章法相似,不覺莞爾。

且讓我們靜下心來,探尋經意。

蘇子曰:「客亦知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這一段如《楞嚴經》裡,釋尊與波斯匿王的對話:「大王,汝年幾時,見恆河流水。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恆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

為什麼年紀漸長,年少時所看的江水還不變呢?

外在表象、內在心境皆有生滅變化,而不變即禪定;能享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無盡之樂,「物與我皆無盡也」,則是以禪悅為食。

再往下讀,「知不可乎驟得」修證方法出現:「返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呼應《楞嚴經》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的耳根圓通法門,「十方圓明」如明月顯現,感受「抱明月而長終」。

終於,洞簫客「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心願達成,「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寒食雨〉二首也有相同意境,「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春去不容惜」是變,「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之「死灰吹不起」即不變,五蘊已如死灰,不再生滅熾盛。

敦煌石窟的飛女壁畫,即入定時意境,老僧面壁修行,東坡先生在黃州,卻是「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望美人兮天一方」!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學賞析】 〈赤壁賦〉的變與不變

一粒米 | 中興米 | 論壇美工 | 設計 抗ddos | 天堂私服 | ddos | ddos | 防ddos | 防禦ddos | 防ddos主機 | 天堂美工 | 設計 防ddos主機 | 抗ddos主機 | 抗ddos | 抗ddos主機 | 抗攻擊論壇 | 天堂自動贊助 | 免費論壇 | 天堂私服 | 天堂123 | 台南清潔 | 天堂 | 天堂私服 | 免費論壇申請 | 抗ddos | 虛擬主機 | 實體主機 | vps | 網域註冊 | 抗攻擊遊戲主機 | dd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