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永續企業的楷模
社論隨著疫苗普及,新冠疫情過後,百業逐漸復甦;若各行各業仍然沿襲傳統方式,繼續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加速氣候變遷,人類將面臨更大的氣候災難。台達今年跨越五十周年,創辦人鄭崇華日前期許同仁在開發新產品與解決方案時,為人類永續發展盡一分心力,這不僅是社會責任,也是商機。化危機為轉機,掌握永續商機,是企業邁向永續的捷徑。
在眾多企業中,台達向以「環保、節能、愛地球」為經營使命。半世紀以來,從新北市新莊田埂邊一個十五人的小工廠,成長為營運遍及五大洲,員工逾八萬三千人的跨國集團。成立初期,營收僅二百萬元,去年已突破二千八百億元,市值更突破八千億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讚譽,台達是台積之後,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爆發,鄭崇華隨舅父來到台灣,進入台中一中就讀初二。寒暑假,校園裡空蕩蕩地,在夜深人靜的晚上,鄭崇華常常一個人坐在學校大操場上看天下的月亮與星星。沒有想到,這位愛看星星的少年,日後創辦了台達集團,成為全球電源供應器的霸主,成為環保企業家的典範。
台達最初從電視零組件做起,一九八○年代投入開發效率更高的交換式電源,到了二○○○年,所有電源產品效率都超過百分之九十。過去十年為全球客戶節省三百一十四億度電,相當於減少一千六百七十四萬公噸碳排放。
據美國國家科技學院的研究,投入工業的資源,有高達九成三並未轉變成市場產品,而是在製造過程中浪費掉了;有八成的產品在使用一次之後即被丟棄,其他的二成也沒有使用到應有的淘汰年限。美國地大物博,從這個數字看,人們對天然資源的浪費,實在太驚人。
全球暖化效應下,鄭崇華指出,連美國這種具環境優勢的大國都遭受極端氣候影響,何況台灣這樣的小島。「台灣在二十一世紀末可能升溫達攝氏三度,未來豪雨日、連續乾旱日的比例同步增加,氣候災難離我們不遠」。
面對氣候危機,台達很早就採取行動,透過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從二○○七年開始參與聯合國氣候峰會,透過部落格、出書、開廣播節目、舉辦展覽、沙龍講座、拍電影等方式,提升民眾對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開發各種節能、提升能源效率的產品,興建、捐建二十七棟綠建築,其中有些效果接近淨零耗能。
相較於美國,台灣的自然資源相對貧乏,更沒有揮霍的本錢。台達透過創新研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不僅擴大公司的業績,且有助於減碳,成功地把企業發展、環境保護等多元目標整合在一起,具體實踐了綠色資本主義。
遺憾的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台灣經濟快速發展,但是對環境的汙染與破壞也大幅增加,許多企業漠視氣候危機,根本漠視節能減碳,任意揮霍寶貴有限的水資源。深盼有更多企業效法台達的精神,打造永續企業,除了賺取利潤,更要運用核心競爭力做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