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西洋版畫與中國世紀風雲(9-9) 辛亥革命與中國...
辛亥革命的起義,不僅結束了清朝於中國的統治,也造就了中華民國的建立。革命的火苗發自於大清帝國的日漸衰敗,以及清政府推行現代化以抵禦外強上的失敗,許多地下反清組織在流亡的革命黨人幫助下,開始齊力推翻滿清政府。1911年10月10日,在保路運動同時推動之際,革命黨人於武昌起義,並攻陷武漢三鎮。武昌起義的成功使中國各地陸續響應,最終以僅有6歲的「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為革命畫下句點,標誌了中國歷史上長達兩千年皇權帝制的終結,以及早期共和時代的開端。
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政權轉移至共和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國民大會於此成立。然而,於北京宣布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不久後便獨攬大權,導致日後為期數十年的政治歧異以及軍閥割據時代,其中甚至包含了數次對於帝制恢復的嘗試。
辛亥革命烈士就義:1911年10月29日,法國《Le Petit Parisien》彩色石印畫。武昌起義爆發後,「養屙」中的袁世凱被再次啟用,他派蔭昌統領新軍南下剿滅革命軍。面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新軍,本在革命軍控制下的漢陽很快陷落,很多革命黨人被公開處決。畫家依據自己的想像繪製了革命黨人行刑時的場面,滾落的頭顱和迸發的鮮血是革命的代價。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3日,法國《Le Petit Journal》彩色石印畫。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同一天袁世凱宣誓擁護共和,「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次日,孫中山宣布辭去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布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畫家以袁世凱剪去辮子這一場景對整個事件進行了概括,告示一個舊時代的終結。
當革命軍碰到大清軍:1911年10月29日,法國《Le Petit Journal》彩色石印畫。這是辛亥革命發生當月的法國報刊,中國革命消息傳來,激發了外國畫家的靈感,並將中國軍隊的演變,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畫下來,做為鮮明的對照。最左邊的虎頭兵形象來自威廉.亞歷山大隨馬戛爾尼使團訪問中國後繪製的水彩畫,左二是「五十年前」的將軍裝束,正中的紫色官袍是「二十年前」的將軍裝束,左四的藍衣紅褲是在法國軍隊中實習的中國軍官裝束,最右邊是新軍中的軍官和士兵,後兩者均為革命軍的主力。 感謝大大無私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