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不只性別 重視個體差異 婦產科女醫漸增
【本報台北訊】三月八日婦女節是為了紀念婦權運動而設立的國際性節日,「婦產科」則是最女性的科別,台灣女醫師取得婦產科專科和執業的比例穩定攀升,整體年齡也比男醫師年輕得多;兩位女性婦產科醫師分析,女醫師在婦產科的優勢並非是僅止於「同性別」,而是她們能重視個體差異、支持女性探索並發揮自己的力量。根據二○一五年健保署委託研究報告,一九九九年到二○一三年,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執照的女醫師比例逐年穩定增加,已從百分之八點六增加到百分之十九點七,僅次於小兒科及檢查科;有執業的婦產科女醫師比例,也從百分之十一點五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三點六,占比僅次於小兒科,增幅則是各科之冠。
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烏恩慈表示,女生選科時會覺得婦產科比較吃香有兩個原因,首先服務對象都是女性,內診或討論私密的事比較不會尷尬,再者是婦產科出路多元,可專攻婦癌、不孕、婦科門診、產科接生;新竹國泰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張瑜芹說,婦產科屬於外科,住院醫師養成滿辛苦,白天要跟刀,婦癌長刀視野小而且得站好幾個小時,晚上要值班接生、守急診、開婦科急刀,這些都是挑戰。
根據國發會推估,二○二二年台灣總生育率將再度低於一,她們指出,提高生育率的關鍵並不在補助產檢、發育兒津貼這些「給寶寶」的事,而是整個社會的觀念必須翻轉。
烏恩慈表示,孕婦壓力很大,因為周遭的人常用自己的經驗去評價她的身心變化,讓產婦徒增焦慮;她特別注重個體差異,虛心理解每個女性、支持她們用健康的方式備孕、懷孕,她也指出,孕產婦風險提升與高齡懷孕確實有關,但政府並未站在女性立場進行衛教宣導,不斷強調風險、強調懷孕不能運動,導致女性心生恐懼、弱化自我。
張瑜芹表示,很多人熱心以過來人經驗給孕婦建議和指教,但每個人養育孩子的計畫都不一樣,需要更多元的觀點來支持女性;她指出,女性生育需要很多支持,也希望孕期的身心不適可以被理解。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