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生延後上課 難改善睡眠不足
【本報台北訊】全國各級學校昨日開學,日前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將國、高中生上課時間改為九時半,到下午五時,約十天連署竟破萬;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若要改善青少年睡眠狀況,延後上學時間只能解決冰山一角的問題,建議學校提供專業睡眠管理課程,另應全面檢視、調整導致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各項原因。台灣青少年課業壓力普遍沉重,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二○一六年青少年睡眠大調查結果顯示,全台青少年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百分之二點八,有失眠經驗高達百分之二十四人口,青少年受失眠問題而干擾到日常生活竟將近有百分之十五;該調查指出,青少年學子隨著就學階段往上,睡眠總時數跟著減少,當夜間睡眠總時數低於七小時,便會明顯出現「經常上學遲到」(百分之六十三點五)和「上課打瞌睡」(百分之七十五點五)的問題。
吳家碩表示,睡眠醫學相關研究和理論基礎均指出,青少年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點容易往後偏移,使得入睡時間愈來愈晚,出現「生理時鐘向後位移」,白天褪黑激素仍處在高濃度,也使得嗜睡程度上升,導致上課精神不佳。他說,根據二○一六年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同一份調查顯示,平日上網、玩遊戲的時間大於二小時以上者,有較高的失眠比例(百分之三十三點四)與失眠經驗(百分之三十五點三);另外,過多或是太晚的補習時間,也會影響夜間睡眠。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