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21-1-10 22:18:30

【走過歷史】 望鄉獵人古道與部落文化

文/林好

晴空萬里的天氣,走訪了南投縣信義鄉望鄉布農族昔日打獵所走的路,現稱獵人古道,又稱馬奴多斯(Manutusan)古道,而馬奴多斯是布農語「鼻子」的意思,亦稱鼻子獵徑。

布農族人稱望鄉部落為卡里布灣(kalibuan),意思是很多楊梅樹的地方,源於日治時代,族人被迫遷至本部落時,那裡長滿了一種被稱為卡里布(kalibu)的楊梅樹,便以此為名。

獵人古道從入口往前兩百公尺,有一片雄偉的櫸木林,再往上走到第一個休息站是由板岩做成的涼亭,這是全線唯一的涼亭,可以鳥瞰和社溪與陳有蘭溪,及玉山山脈與八通關山。

在此之前,會經過正準備開花的梅林與已落過葉的青楓林;過了涼亭繼續前行,沿途青椒園的作物已收割完,田畦間插著交錯的竹籬,爬滿蜿蜒的豌豆苗;緊接著經過桂竹林、相思樹林……終於到達望美山的布農族部落。

布農族的商店名稱皆有族語的意義,可看出其特色。例如:都構密思民宿,布農語意表「祝福」。布農族人彼此間平時不叫全名,只稱名不帶姓,且因長子名需與祖父相同,故叫名字時會在前面加上輩分作為區別,否則同時會有很多人回應。

布農族會在他們的圍牆石板上標示一年的祭典,如四到五月的打耳祭;六到七月收穫祭;七到八月嬰兒祭;十到十一月開墾祭與進食祭;十一到十二月的小米播種祭。

日治時代,望鄉受日本人強迫改種水稻而不再種小米,原本與小米有關的祭典均式微,再加上祭師相繼凋零,一些古禮也失傳了。小米文化本是布農族最重要的文化儀禮,過去若無小米文化傳承,恐怕就要瀕臨滅族厄運,而現在的望鄉小米祭僅是為了觀光而有。

至今留下的文化祭典,僅剩下嬰兒祭,而嬰兒祭也從每年七、八月各家族自行辦理,改成由教會統一在每年六月第二個禮拜日舉行,由牧師主持,無形中增加了部落的團結與融洽氣氛。

最後來到進出望鄉的牌樓,在出牌樓前右側的山壁牆上,刻畫著傳統的傳說故事和歷史事件,從中得知在所有的台灣原住民族中,只有布農族有時間觀念,因為他們有年曆刻在木板上,稱為板曆,是用圖形記載著每天應做的事情,如哪天鋤草、播種、打獵,何時該做什麼事情,全依年曆計畫好,生活作息都有時間序,這些圖像述說著望鄉布農族的種種生活歷程,也為此行做了完美的總結。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過歷史】 望鄉獵人古道與部落文化

一粒米 | 中興米 | 論壇美工 | 設計 抗ddos | 天堂私服 | ddos | ddos | 防ddos | 防禦ddos | 防ddos主機 | 天堂美工 | 設計 防ddos主機 | 抗ddos主機 | 抗ddos | 抗ddos主機 | 抗攻擊論壇 | 天堂自動贊助 | 免費論壇 | 天堂私服 | 天堂123 | 台南清潔 | 天堂 | 天堂私服 | 免費論壇申請 | 抗ddos | 虛擬主機 | 實體主機 | vps | 網域註冊 | 抗攻擊遊戲主機 | dd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