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 南港瓶蓋工廠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10105/1484810_1050617.jpg南港瓶蓋工廠。 圖/中玄文/中玄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簡稱南港瓶蓋工廠)於二○二○年十二月五日修復完工,並對外開放使用、參觀。這座原本預定在二○一三年,為配合南港區第三期市地重劃而要拆除的園區,之所能夠起死回生,是因為基地具有歷史與文化藝術價值,經當地民眾發起保存運動,獲得二○一四年新上任的台北市府團隊認同,經文資審議,文化局將園區內八項地上物列為歷史建物(登錄名稱「南港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且已是近來台北市政府推動的東區門戶計畫內的重要建物之一,與鄰近甫成立不久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現代化設計,形成新舊建築對比的多元文化意涵,是南港車站周邊值得參訪的景點。
南港瓶蓋工廠建於日治時期一九四三年,是民間企業台灣酒壜統制株式會社與日本水產株式會社共同出資成立,名為「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專門生產瓶蓋、軟木栓。因地近南港車站,當時與萬華台北製糖所(今大理街糖廓文化園區)、台北酒廠、松山菸廠等,同為依靠縱貫線鐵道運輸而存在的產業之一,現皆列為台北市首都鐵道沿線產業遺產群。
台灣光復後,工廠由台灣省公賣局(今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接管並更名「木栓工廠」,提供當地居民就業機會。一九五八年再度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瓶蓋工廠」,俗稱「南港瓶蓋工廠」,當時占地二千四百多坪,除保留完整日治時期的建築,如檜木屋頂的倉庫、挑高的廠房等,另搭建有特殊天窗,頗具建築特色。
工廠原以製造各種高低壓瓶蓋、螺口鋁蓋及塑膠木栓蓋,供應公賣局所屬的十四家酒廠包裝各種瓶蓋、軟木栓為主要業務,二○○四年停止生產,迄今整個工廠園區荒廢十多年。
經搶救而劫後餘生的瓶蓋工廠,於二○一八年二月由台北市政府斥資一.一億元開始修繕,所幸原有建物保存良好,整修工程加上衍生庭園設計等,不致施工過久。規畫設計師盡量利用部分原建築廢棄材料,鋪設於廊道地面,以顯現建築之歷史意涵。
新修復的園區雖不再生產瓶蓋了,轉而作為創新、會展及手作園區,特別是進駐的業者必須強調「手作」,展覽、活動、攤販等,也要聚焦於「Maker」。廠方將規畫每月推出手作課程,包括最先進的數位製造3D列印、雷射切割到傳統工藝教學等,預定今年還會有古物市集和攝影展等活動推出,顯示園區亦兼具社教功能。
南港市區近年來已多往高樓大廈發展,能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中,保留一片歷史建築和綠色庭園、數十棵老樹,亦將對環境的淨化有所助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