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20-12-20 22:31:03

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新加坡 (11-7)港都的美麗風景

【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新加坡 (11-7)港都的美麗風景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18/1477954_1045995.jpg老橋新貌 跨越新加坡河的埃爾金橋(Elgin Bridge)建於1862年,銜接大坡大馬路(South Bridge Road)和小坡小馬路(North Bridge Road),以印度總督埃爾金爵士(Lord James Elgin)命名。歷年來均重新粉刷美化(1950年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18/1477954_1045996.jpg加文納橋與浮爾頓大廈 加文納橋(Cavenagh Bridge)建於1870年,以向最後一位印度任命的海峽殖民地首長威廉姆斯.奧佛爾.加文納(William Orfeur Cavenagh)爵士致敬,加文納家族的盾徽仍然標示在橋梁兩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18/1477954_1045997.jpg新加坡河畔 1950年代的新加坡河畔,貨艙林立。英國殖民地政府在新加坡河上建造加文納橋(Cavanagh Bridge)後,需要駁船從大帆船轉運貨物,促成駁船業的發達。戰後新加坡百廢待舉,受到日本占領的影響,英國殖民政府已失去原有的統治權威,社會在緩慢的復原中尋找新的發展方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18/607069-76495-02.JPG重建新加坡經濟 1950年代的新加坡河,駁船緊緊牽動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戰後新加坡重建英式的殖民經濟,然而英國經濟也出現 困難,新加坡需要尋找自己的出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18/607069-76495-04.JPG碼頭送行 各族人民在碼頭送行。早期客輪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尤 其在東南亞各國之間,多由輪船載送旅客往來。(1960年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18/607069-76495-07.JPG小型的捕魚業 海邊靠舢板捕魚為生的漁民。除了農業之外,新加坡還有小 型的捕魚業,通常漁獲上岸便就地買賣。(1960年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18/607069-76495-06.JPG傳統漁網 釣者坐在三根竹竿交叉架起的高椅上,此為傳統的 捕魚方式。(1960年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18/607069-76495-03.JPG港口邊的小舢舨 小舢板擺渡乘客,往來於停泊外海的商船與碼頭 之間。在港口邊仍可見許多小舢舨,作為簡單的交 通工具。(1960年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新加坡在英國殖民政府積極的建設下,成為鄰近海上貿易的轉口中心和支點。它主要將周邊地區所種植或生產的農產品和礦產,運送到其他殖民地港口進行包裝,並再度運送至消費國家。這項貿易活動最終也擴展到東印度群島、馬來半島、暹羅和印度支那。

新加坡河發達的港口貿易,吸引眾多來自中國、印度、馬來群島等地的移民遷移至此,就此建立起一個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移民城市。他們靠著新加坡河維持生計,划著舢舨在港口載運乘客,或在碼頭工作充當苦力,有時也在河邊捕魚維生。

他們居住在殖民政府依種族社區隔離政策所規畫的地區內,新加坡河兩岸的碼頭區則歸屬於英國政府,後者便在此興建海關建築和公共花園。來自各地的商人們在免稅政策的誘因之下,開始在河岸邊興建起一排排的河岸倉庫和店屋,各式民族與文化在此地匯集碰撞,帶來了旺盛的商業活力。

直到今日,這些極具歷史意義的舊屋已經過維護再利用,轉型為熱鬧非凡的高級餐廳、酒吧和商店,不僅見證了這座港都城市的悠久歷史與轉變,同時也延續此地令人難忘的文化魅力。

老橋新貌

跨越新加坡河的埃爾金橋(Elgin Bridge)建於1862年,銜接大坡大馬路(South Bridge Road)和小坡小馬路(North Bridge Road),以印度總督埃爾金爵士(Lord James Elgin)命名。歷年來均重新粉刷美化。(1950年代)

加文納橋與浮爾頓大廈

加文納橋(Cavenagh Bridge)建於1870年,以向最後一位印度任命的海峽殖民地首長威廉姆斯.奧佛爾.加文納(William Orfeur Cavenagh)爵士致敬,加文納家族的盾徽仍然標示在橋梁兩端。

右側的浮爾頓大廈(Fullerton Hotel)於1919年開始動工,為的是慶祝英國殖民百周年。大廈的北端則包含著浮爾頓堡壘,興建目的是為了防禦來自海上的襲擊。浮爾頓大廈在建成後曾租借公家機關、俱樂部,現今則為一家五星級酒店。大廈所代表的文化意義非凡,政府特別頒訂法律,限制對街的建築物高度,使浮爾頓大廈如百年多以前一樣,仍能眺望海濱。

(1950年代)

新加坡河畔

1950年代的新加坡河畔,貨艙林立。英國殖民地政府在新加坡河上建造加文納橋(Cavanagh Bridge)後,需要駁船從大帆船轉運貨物,促成駁船業的發達。戰後新加坡百廢待舉,受到日本占領的影響,英國殖民政府已失去原有的統治權威,社會在緩慢的復原中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重建新加坡經濟

1950年代的新加坡河,駁船緊緊牽動新加坡的經濟命脈。戰後新加坡重建英式的殖民經濟,然而英國經濟也出現困難,新加坡需要尋找自己的出路。

碼頭送行

各族人民在碼頭送行。早期客輪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在東南亞各國之間,多由輪船載送旅客往來。(1960年代)

小型的捕魚業

海邊靠舢板捕魚為生的漁民。除了農業之外,新加坡還有小型的捕魚業,通常漁獲上岸便就地買賣。(1960年代)

港口邊的小舢舨

小舢板擺渡乘客,往來於停泊外海的商船與碼頭之間。在港口邊仍可見許多小舢舨,作為簡單的交通工具。(1960年代)

傳統漁網

釣者坐在三根竹竿交叉架起的高椅上,此為傳統的捕魚方式。(1960年代)

https://api.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204/605686-%e2%97%8f%e7%95%ab%e5%86%8a%e6%8e%a8%e4%bb%8b.JPG


新加坡歷史畫冊(英文書)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0年推出新加坡歷史畫冊《Once Upon a Time in Singapore》,作為新加坡歷史影像的精選,也是累積20年新加坡歷史影像收藏的總結。原版照片來自新加坡國家檔案館,以及自英國購藏的英殖民時期蛋白照片、銀鹽紙基以及日本占領新加坡的新聞照片,總計約4000張照片中精選約200張,內容涵蓋英國殖民時代、日本占領期間,以及戰後新加坡人民從貧困走向富裕,進而成為城市建設典範的感人奮鬥歷程。最後,由徐宗懋圖文館的數位藝術師以精湛的工藝技術完全上色,完成此新加坡歷史影像作品中的顛峰之作。

畫冊尺寸30×30公分,255頁,彩色精美印刷,由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先生親撰序文,同時亦由李顯龍總理簽名回贈工作團隊,肯定此書的珍貴價值。本畫冊訂價2800元,《人間福報》訂戶特惠價1500元。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以下信箱詢問[email protected]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新加坡 (11-7)港都的美麗風景

一粒米 | 中興米 | 論壇美工 | 設計 抗ddos | 天堂私服 | ddos | ddos | 防ddos | 防禦ddos | 防ddos主機 | 天堂美工 | 設計 防ddos主機 | 抗ddos主機 | 抗ddos | 抗ddos主機 | 抗攻擊論壇 | 天堂自動贊助 | 免費論壇 | 天堂私服 | 天堂123 | 台南清潔 | 天堂 | 天堂私服 | 免費論壇申請 | 抗ddos | 虛擬主機 | 實體主機 | vps | 網域註冊 | 抗攻擊遊戲主機 | dd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