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采風】 清泉高唱愛國歌
文/戴永夏有「泉城」之稱的山東濟南,名泉眾多,聲名遠播。其中有的泉,還以具有「愛國精神」著稱。
位於趵突泉東側的馬跑泉,池長十二公尺,寬五公尺多。池岸由經過溶蝕的石灰岩壘砌,曲折起伏,參差交錯。池內水清見底,涌出串串水泡成溪,然後繞假山向東流入護城河。泉池四周,松柏掩映,垂柳披拂,修竹搖曳,幽雅寧靜。
相傳宋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金兵入侵濟南。時任濟南知府的劉豫被金兵嚇破了膽,一心想棄城投降,遭到部將關勝(即《水滸傳》中的大刀關勝)等人的堅決反對。
在關勝等將士的堅決抵抗下,金兵屢攻濟南不下,便私下派人買通了劉豫。劉豫當了漢奸,轉而設計殺害關勝。他令關勝出城作戰,待關勝人困馬乏、撥馬回城時,他便緊閉城門,命下屬向關勝亂箭齊發,跟金兵內外夾攻。關勝腹背受敵,寡不敵眾,最後壯烈犧牲。他的戰馬見主人戰死,奮蹄長嘯,狂怒不止,不停地用馬蹄刨土,硬是刨出一眼清泉來。人們為紀念這位抗金英雄,便稱此泉為「馬跑泉」。後人有詩讚曰:
刨地出泉烈士馬,當年碧血漾清波。
淙淙千古一溪水,猶唱將軍愛國歌。
除馬跑泉外,濟南具有愛國精神的泉還有多處,其中較著名者要數槍桿泉了。
槍桿泉位於濟南南郊桃科水庫壩東的東峪北岸崖下。泉水從石壁的洞中涌出,流入一長十二公尺、寬二公尺、深一公尺的池中,然後又流入桃科水庫。槍桿泉的命名,源自南宋民族英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英勇抗金的故事。
辛棄疾生於西元一一四○年,濟南曆城四風閘村人。他一生力主抗金,收復失地,統一中國。二十二歲時,就懷抱殺敵報國的強烈願望,在濟南聚眾兩千多人,起義抗金。後又率部隊投奔農民出身的抗金義軍領袖耿京,並任掌書記。
一天,義軍小頭目義端竊帥印準備叛變投敵,辛棄疾聽後義憤填膺,連夜單槍匹馬地追捕義端於桃科村南,殺死義端,並奪回大印。
傳說辛棄疾殺死義端後,人困馬乏,口乾舌燥,然而四處遍尋無水。情急之下,他舉槍猛地向石壁上一戳,一股清泉便從槍眼中噴涌而出。辛棄疾和戰馬痛飲一番,返回軍營。自此,這股泉水常流不息,泉聲淙淙,日夜都好似在歌頌英雄。人們為紀念這位抗金愛國的民族英雄,就給這泉水起名為「槍桿泉」。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