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明成祖的靖難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的帝位不是朱元璋傳給他的,而是從第二任皇帝朱允炆手中搶奪而來的,這場內戰被朱棣稱為「靖難」,也就是要平定皇帝身旁的「奸臣」帶來的災難,其實就是在外地的藩王不滿中央削藩舉兵造反。在朱棣之前,沒有地方藩王造反成功過,只有他寫下了紀錄,用武力推翻了姪子的政權。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大殺功臣,除太子朱標外,共有23名皇子封在全國各地。朱元璋認為這些武將們與他平起平坐建立戰功,總有一天會成為問題,所以出手翦除。他對仁慈的太子朱標做了個比喻,殺戮功臣是為了幫他除去荊棘,分封皇子則是幫他護衛中央。這些被分封各地的皇子,有開府與統兵的權利,不但建立自己的文官人脈,也擁有武力,雖然可以護衛中央,卻也可以領兵造反。
洪武25年時,長子朱標染上疾病去世,朱元璋悲痛之餘,也開始思索著皇位接班人問題,他沒有從兒子中挑選接班人,反而從孫子輩中尋找接班人,藉以顯示對太子朱標的疼愛。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逝,次子朱允炆頗有朱標仁慈寬厚的模樣,朱元璋因此立朱允炆為繼承人。
朱元璋並為孫子朱允炆物色了治國良才,找來了大學者方孝孺當他的智謀後盾,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即位把年號從洪武改為建文,也就是宣示武力建國時期結束,國家將朝文治方向前進而努力。
但,分封的藩王卻成了他的噩夢,建文皇帝曾問爺爺朱元璋,如果藩王造反,他該怎麼處理?當年有大臣提出這個疑慮時,朱元璋毫不猶豫地把大臣宰了,認為破壞皇室感情,皇孫問了這個問題,反而讓他不知該如何回答,只好反問他的看法。朱允炆講了一些先用道德禮法約束規勸,不得已時才削藩甚至討伐,朱元璋聽了也覺得可行。
建文皇帝最後還是直接用削藩的方式對付這些在外的叔叔們,朱棣也趁此機會,打著清君側的名義,歷經四年內戰最後攻入南京,建文皇帝下落不明,朱棣因此繼承帝位,透過「靖難」成為明朝第三任皇帝。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