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集】漢字的起源
文/吳宏一漢字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
漢字有古今之分。古文字主要包括殷商的甲骨文、兩周的金文、春秋戰國期間通行於秦國的籀文和通行於六國的「古文」,最後是秦國統一六國以後的小篆。
可以想像:原始社會的先民,起先只用口頭語言來溝通思想、交流情感,後來為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需要,為了幫助記憶和遵守約定,才開始結繩記事、書契記事。
書契記事,本來只是在生活用具如木器、竹器、石器或骨器上,畫上或刻上一些圖紋符號,藉以幫助記憶,提醒自己。起先可能只是某個人偶然的使用,如果刻畫得宜,獲得別人首肯,大家就會跟著使用。久而久之,大家一方面覺得這些圖案符號還不足以傳達思想情感,不足以滿足生活工作需要;另一方面,又覺得有些圖案符號大家都樂於接受、使用,容易獲得共識,於是就約定俗成,用來做為記錄語言的基本符號。這些基本符號,久而久之,也就成為有文字性質的符號了。它們會因各種民族、各種語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就拼音文字體系來說,它們往往只是一些字母或音素;就表意文字體系來說,常常是從具體事物的形象圖畫逐漸演化而來。它們和各種民族的生活環境、各種語言的特徵互相關連,互相限制。
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面文字。使用漢字的漢民族,是融合很多部落、民族而成的,他們所使用的書面文字,也是大家經過長久的摸索所取得的共識。他們的口頭語言未必一致,但書面上的漢字卻可以溝通交流。原因就在於:古代漢字是以象形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文字的形體和它們所代表的意義,通常是一致的。
創造漢字的人不止一個,可是古人卻紛紛傳說倉頡造字。所謂「倉頡造字」,當然是悠遠古老的傳說。倉頡的生平,難得其詳;他如何造字,造了哪些字,現在更無從查考了。不過,說倉頡是黃帝時代的史官,則後人大致採信。因為:一、中華文明是從黃帝時代才開始的;二、文明的開始,必有史官記其事,否則無以傳世。倉頡應該就是當時史官的代表人物。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漢字從頭說起》)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