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佳節】龍舟競賽
每逢端午節的前後兩三天,台灣河川或港灣到處都有「划龍船」之盛舉,台語稱為「扒龍船」,屆時江上河邊觀眾雲集,蔚為盛況。龍舟長約五丈餘,船身中央部位寬四尺五寸、高二尺五寸左右,大多為樟木製成,舳為龍頭、艫為龍尾,舷描龍鱗色影華麗,構造極為精妙。俗語說:「百日造船,一日過江。」便是說明大家建造龍舟時的認真程度,龍船競賽時的用具,除了彩色木槳以外,還要銅鑼一面(上寫「水仙尊王」)、皮鼓一只,作為指揮划槳的信號。
一般龍舟的儀禮,始自農曆五月初一,當天要打龍船鼓,燒香點燭,由道士領導與賽者划龍船至水邊,再開始迎請水神,當儀禮完畢,龍船放置岸邊空地,而以擲筊定爐主。頭家等祭事負責人初二在爐主家中開「龍船會」,商籌有關划龍船事宜,及至初五早晨,相關當事人都要先拜祭龍船,香火插在舳上,以求競賽時能獲勝。
當天中午,隨著鑼鼓聲響,眾人將龍船肩負至河岸,此時,沿途的居民都要燒香禮拜。當龍船移至河岸,其他參加競賽的龍船則鳴鑼舉櫂,以示迎接。此時,如果雙方都準備完畢,則開始競漕。
競漕的龍船,每次三、五艘不等,每艘划手十五名至三十名左右,在舳兩名執旗打鼓、在艫一名鳴鑼,以助聲勢。划龍船係以最先奪得終點錦旗者為勝,競賽數回而定勝負。
划龍船是一種古代民俗文織著現代體育的節目,其原來意義係為了安慰屈原的亡靈,但台灣民間卻相傳是為了驅逐水鬼,另一說是要安慰溺斃者的魂魄,並認為划龍船也可以防止爾後溺死人命的事件再發生。說來雖是帶有濃厚神祕色彩的習俗,然而站在全民體育的觀點而言,仍是值得提倡的民族節日。
感謝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