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有口辯士陸賈
文/雲蘇說起劉邦的謀士,張良是第一人選,但謀士並非都是能言善道,謀士會運籌帷幄,但不一定腦筋動得快,也不一定會說話,而陸賈卻是這方面的高手,劉邦讚譽他是「有口辯士」。
陸賈是秦末楚國人,有口才、善辯論,他曾得到劉邦的讚揚,認為他是「有口辯士」並且常派他出使到各諸侯國,而陸賈也沒有讓劉邦失望,他的使命皆成,不辱「有口辯士」這個稱號。
陸賈的能言,從兩件事就可得知。劉邦剛平定天下,尉佗在南越稱王,高祖派遣陸賈,帶著賜給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
陸賈見到尉佗時,尉佗是伸開兩腿,像簸箕一樣的坐著,非常不禮貌,此時的他桀驁不馴,並不把陸賈看在眼裡。陸賈對他曉之以理,說之以利害。尉佗聽完之後,馬上站起來,向陸賈道歉說:「我在蠻夷中住久了,都忘了禮儀。」陸賈於是授與南越王封號,使他向漢稱臣,從此服從漢朝的管制和約束。
陸賈還朝之後,向劉邦覆命,劉邦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太中大夫」。這是第一件事。
劉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輕詩書,他以「居馬上而得天下」自矜。陸賈常在劉邦面前引述《詩經》、《尚書》等典籍,惹得劉邦很不高興,說:「我是馬上得天下,哪裡用得著《詩經》、《尚書》?」換句話說,我是用武力取得天下的,這些對我來講,一點用處也沒有。
陸賈反問他:「馬上得天下,難道可以馬上治天下嗎?」隨後陸賈援引歷史以商周和秦朝的興亡為例,勸導劉邦要實行仁義,劉邦聽得很慚愧,就讓陸賈整理秦朝滅亡及歷史上國家成敗的道理,陸賈共寫成十二篇,每奏一篇,劉邦都讚歎不已,名其書為《新語》。這是第二件事。
陸賈以能言善道讓他使於四方,不辱君命;也因其能言,讓重武輕文的國君改變心意,可見得口才好,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但口才好也要言之有物,才能服人,否則還是會功虧一簣。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