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背、泡腳 抵禦嚴寒補充元氣
【本報台北訊】立冬剛過,代表冬季已經開始,民間習慣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此時飲食養生以增加免疫力、補腎養肺為主,中醫師吳明珠說,可適當多吃雞蛋、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進補不宜過於燥熱,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和甘潤生津之品,如核桃、銀耳、蜂蜜、蓮藕等。吳明珠說,進入寒冷的冬季後,起居養生重防寒,立冬過後氣溫下降變化明顯,晴朗無風時,常是「十月小陽春,無風暖融融」。一旦遇到強冷空氣南下,極易感受風、寒之邪;他建議每天外出之前,以雙手搓熱按摩自己的鼻翼迎香穴,可防鼻寒;穿有領的衣服,避免頸部受風寒,對高血壓病人、心血管疾病等都有防護作用。
防肺寒,可吃溫食加薑散寒,尤其早上起來可吃些熱粥暖胃、養肺、防寒;如果要防腰部寒氣入侵,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有助於疏通帶脈及膀胱經和固精益腎。
許多人都會有腳寒的問題,可穿棉襪預防,此外睡前可以足浴按摩,泡腳後擦乾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二至三分鐘;做好足部保暖工作,既能消除疲勞,又能禦寒防凍、促進睡眠。
吳明珠說,立冬後也重「睡補」,盡量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睡眠,有利陽氣潛藏,成人最好在晚上十一時以前入睡,小孩則不要超過晚上九時入眠。
中醫也有一句話是「冬日晒太陽,勝似喝參湯」。吳明珠說,白天上班容易疲憊,晚上睡覺手腳冰涼,暖不熱被窩,這些都是陽氣不足的表現。
補陽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後背;因後背是多條經絡必經之路,經陽光照拂,背暖和經絡也就暢通了,陽氣變足,有助消除疲勞、晚上睡眠品質也會更好。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櫂瑔表示,一般來說,素食人士的蛋白質來源較不足,冬天進補時可多攝取雞蛋、豆腐、毛豆、鷹嘴豆等食物;如果有長期便秘、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的甘涼藥膳取代傳統藥方。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