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十二月令花卉與花神 十月木芙蓉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027/1457322_1032069.jpg十月,屬於秋的月分,也是木芙蓉盛開的季節。 圖/陳牧雨文/陳牧雨十月,屬於秋的月分,也是木芙蓉盛開的季節。
由於古代把荷花稱為芙蓉,為了有別於生長在水裡的芙蓉,因此把生長在陸地也名為「芙蓉」的木本花卉稱為「木芙蓉」。到了現代,荷花已經很少人稱為「芙蓉」,因此人們常把「木芙蓉」簡稱為「芙蓉」。
木芙蓉是一種很特別的花卉,清晨開的時候花色純白,到了中午開始轉為粉紅,到黃昏時變成深紅然後凋萎在花托裡。因此,當你看到木芙蓉樹上有花托含著深紅的花瓣,那不是花苞,而是謝掉花朵的殘瓣。
像這種只開一天的一日花,通常花苞都很多,如此才天天有花可開。金針花也是如此。
花色一日三變,由白轉紅,如人飲酒後膚色的變化,因此木芙蓉又被稱為醉芙蓉。
木芙蓉的花神,相傳是宋真宗的大學士石曼卿。
石曼卿有文才,然而考運不佳,屢試不中。由於真宗愛才,屢次拔擢為官,然而石曼卿不幸英年早逝,只活到四十八歲,當時官至太子中允、祕閣校理。
他與歐陽修是摯友,歐陽修曾作〈哭曼卿〉和〈石曼卿墓表〉等詩文對他表示深切的悼念。
當時,宋真宗大力推崇道教,建了許多道觀,所以神仙之說盛行。相傳在石曼卿過世後,有人又遇到他,他說他在一個開滿木芙蓉而被稱為芙蓉城的先城當了城主。於是石曼卿被稱為木芙蓉的花神,而且是十二月令花神中唯一的男性。事實上,中國真的有一個芙蓉城。
在宋代開國之前,四川這個地方有一個被稱為後蜀的國家,後蜀最後的一位統治者是孟昶。孟昶有一位妃子姓費,能詩善文才貌雙全,甚得寵幸,賜為花蕊夫人。由於花蕊夫人非常喜歡木芙蓉,孟昶為得其歡心,因此在蜀都也就是現在的成都遍種木芙蓉。從此成都被稱為芙蓉城,簡稱為蓉城。
後來後蜀被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所滅,趙匡胤覬覦花蕊夫人的美色,擄回京城納為妃子。花蕊夫人最後的結局有兩個不同的說法:一是花蕊夫人被擄後,深深懷念夫君,因此私藏了孟昶的畫像,趙匡胤知道後逼其交出,花蕊夫人不從,以死明志。所以後來有人為感念花蕊夫人對君王的忠貞,因此也尊花蕊夫人為芙蓉花的花神。對於這個結局我是存疑的,因為花蕊夫人如果要殉國,何不選在亡國的時候,而是做了趙匡胤的妃子之後,才為了先夫的畫像而喪命?
另一個說法是,花蕊夫人當了宋宮的妃子,後蜀的遺臣及百姓很不諒解花蕊夫人一人伺二夫的不忠行為。花蕊夫人得知後,寫了一首詩為自己辯解: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我倒是比較欣賞後者的花蕊夫人,她勇於為自己的抉擇辯解,作詩駁斥別人對她的責難,而且駁斥得如此鏗鏘有力。說得也是,一群大男人無力護國,卻要求一個弱女子為他們的無能負責,這如何說得過去?
成都一千年來,一直都是滿城木芙蓉。不過,據說在文化大革命時,被紅衛兵砍伐殆盡。改革開放後,我曾經來過成都。路樹依舊有許多木芙蓉,在杜甫草堂的庭園,也看到許多盆栽的木芙蓉,不過一看就知道是新種的花,沒有老樹的壯碩與茂盛。
中國的木芙蓉多為重瓣花卉,然而,台灣有一種生長在山坡上的野生單瓣木芙蓉,雖然花朵不如重瓣的富麗,但每到秋天,迎著冷冽的西風,綻開著花容,妝扮著色彩貧乏的野地,為秋天的台灣山野增添不少風采。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