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20-10-25 22:31:57

【觀點評述】論齊國魯仲連 義不帝秦

文/樹兔

趙國在「長平之戰」(西元前262~260)慘敗,大勝的秦國軍隊圍困趙國首都邯鄲。魏國君主派遣新垣衍(亦作辛垣衍)前往趙國,嘗試說服平原君,希望平原君可以說服趙王尊奉秦王為「帝」。換言之,魏王認為向秦國示弱,是解救趙國的良策。

當時正在遊歷趙國的齊人魯仲連告訴新垣衍,秦王稱「帝」,只會進一步控制其他國家,他說:「彼秦,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秦國是一個拋棄禮義,只講究利益、戰功的國家,其實就是「虎狼之國」,魯仲連進一步說,小國有小國的志氣,他寧願跳海自盡,也不願意當秦國的順民百姓。

秦國知道魯仲連的這番言論以後,退兵五十里。後來,信陵君派遣魏國軍隊擊秦,秦國軍隊方才離去,趙國首都邯鄲因而脫離險境。

戰國時期,不少人希望穿梭在不同陣營之間,藉此備享尊崇、禮遇,然而,這不過是出於自身功利的考量,看不到任何崇高的價值與意義。魯仲連的難能可貴,除了辯才無礙,更重要的是在軍政局勢的客觀基礎上,追求道德的標竿,因而在價值、意義與功利之間達到很好的平衡點,這對後世的影響頗深,如唐代詩人李白說:「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將他視為效法的典範。

若要嚴格檢視魯仲連的一言一行,值得思考的,在於他是否應該在事後接受獎賞。當平原君想要獎賞魯仲連時,魯仲連說出:「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換言之,魯仲連就是施恩不望報。雖然這樣可以取得很好的名聲,卻也不利於後世效法魯仲連排憂、解難的行為。

畢竟聖賢、道德都是屬於個人內在的修養,一般人還是需要生活的,不妨附註:《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有曰「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大意是:子路因為拯救了一名溺水者而得到一隻牛,孔子便稱讚子路,認為這個舉動會讓人更想要效法,從此大家會踴躍拯救溺水者。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觀點評述】論齊國魯仲連 義不帝秦

一粒米 | 中興米 | 論壇美工 | 設計 抗ddos | 天堂私服 | ddos | ddos | 防ddos | 防禦ddos | 防ddos主機 | 天堂美工 | 設計 防ddos主機 | 抗ddos主機 | 抗ddos | 抗ddos主機 | 抗攻擊論壇 | 天堂自動贊助 | 免費論壇 | 天堂私服 | 天堂123 | 台南清潔 | 天堂 | 天堂私服 | 免費論壇申請 | 抗ddos | 虛擬主機 | 實體主機 | vps | 網域註冊 | 抗攻擊遊戲主機 | dd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