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蒲松齡的知音
文/雲蘇清代文人蒲松齡十九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秀才,仕途卻是非常的不順遂,其後屢試不第,其中當然有許多的主客觀因素,直到七十二歲才援例補貢生,可是四年後,蒲松齡就去世了。
他的一生窮途潦倒,在仕途上他闖得頭破血流,於是將這股悲憤之情,轉而潛心寫作。其中窮二十年之功所完成的《聊齋誌異》,文字雅麗精鍊,情節跌宕曲折,堪稱歷代最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作。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不僅為其文學之路締造另一個高峰,也造福後代的讀者。
然而這麼一個窮途潦倒的文人,卻有一個在仕途上非常得意的知音,就是王士禎,而王士禎也是個頗有名氣的文人。
相傳王士禎在《聊齋誌異》寫成後,想向蒲松齡購買書稿,被蒲松齡拒絕,但有感於王士禎的誠意,蒲松齡把書稿借給他看,王士禎一夜就讀完了,還略加評語後由專人送回。王士禎寫什麼評語呢?就是有名的〈奉題誌異〉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短短幾句,就點明了這本書的寫作方式與意圖。
蒲松齡看了很感動,因為王士禎在詩裡面完全把他的想法表達出來,因此也寫了一首詩回報:「誌異書成共笑之,布袍蕭索鬢如絲。十年頗得黃州意,冷雨寒燈夜話時。」道出他寫作本書的淒涼心境。他跟王士禎講心裡話,可見得把他當作知己在看待。
在王士禎所有的文學作品中,就屬這首詩最有名,這首詩和《聊齋誌異》形成不可分割的關係,講到《聊齋》就會想起它,看到這首詩就會想到《聊齋》。蒲松齡完成了曠世鉅作,也因此而得到一位知己,應該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