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並非放棄 而是與病共存
【本報台南訊】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學中心主任柯獻欽表示,安寧療護常常被貼上許多標籤,例如照會安寧就等於「沒救了」、住進安寧病房就是在「等死」。所以一般病人或家屬不喜歡聽到安寧,就好像敲響了生命的喪鐘,只能苟延殘喘。柯獻欽指出,其實緩和醫療是一直普遍存在而且必要的,生病總會帶來身體與心靈的痛苦,治療也往往有副作用,緩解這些疾病與治療帶來的痛苦,就是緩和醫療的目的。治病醫療著重在改變病程,以治癒疾病或延長生命為目標,治病醫療與緩和醫療只是在不同的病程階段發揮作用。
例如流行性感冒,給抗病毒藥物,試圖縮短病程,就是治病醫療;但感冒一定會發燒、咳嗽、喉嚨痛、打噴嚏、甚至全身痠痛,這時給予退燒止痛藥、止咳化痰藥、抗組織胺等,目的是減輕症狀,那就是緩和醫療。
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將急遽上升,依據二○一三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超過有百分之八十六點三的老人至少罹患一項慢性病,百分之六十八點五老人罹患兩項慢性病,百分之四十七點三老人同時罹患三項或更多的慢性病。大多數的老人都要與慢性病共存亡,能做的就是減輕症狀、減緩失能、促進生活品質,這也是緩和醫療的概念。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