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走過歲月的舊鈔古幣
文/郎英用完早膳,徒步走進台北國光花市,因逢連假人潮不少,賞花買花人聲鼎沸。穿梭在眾多花店裡,有間古玩店吸引了我,它夾雜在奇花異草中原本就很突兀,尤其展示著各式的舊鈔古幣,一時興起,便和坐在門口長板凳的老伯伯聊了起來。
我告訴他:「小時候看過大人使用這種舊鈔,不過家裡窮,能握在小孩手裡的大多是一角、五角或一元硬幣。」老翁笑著說:「你這麼一說,就不小心透露出年齡了。」
他翻開一本泛黃的集錢冊子,裡面有民國三十七、三十八年間發行的壹萬元紙幣,讓我歎為觀止,記得小時候五角就能到柑仔店買不少糖食,我詫異詢問,這壹萬元怎麼消費啊?老伯伯看我滿臉狐疑,馬上告訴我:「所以才叫舊台幣啊,而且在民國三十九年就廢止了,現在的錢叫作『新台幣』,就是要作區分。」
台灣銀行在民國三十七年時,曾發行面額高達五千、一萬、十萬的定額本票,與舊台幣並行流通使用,也因為不斷加印貨幣,而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後來改發行新台幣以後,政府限令民眾兌換,以四萬元舊台幣兌換一元新台幣,舊台幣的大幅貶值,讓眾多辛苦儲蓄的人面臨破產,欲哭無淚,這就是民間習稱「四萬換一塊」的血淚史。
今日有幸見到台灣錢幣的演化實物,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目前整個經濟大環境不甚樂觀,物價不斷上漲,低薪現象卻未見好轉。新一代年輕人買不起房,不少人都成了「月光族」,還可能成為不敢結婚生子的單身貴族和頂客族,前(錢)途無望;希望政府能以古鑑今,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讓台灣經濟能夠永續經營,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