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康熙皇帝與台灣土狗
文/余遠炫清聖祖康熙皇帝與台灣土狗有何關聯?台灣從康熙二十二年被納進清朝版圖之後,歷任的官員,治理台灣態度也許馬虎,但是在進貢物品上,卻也算是小心翼翼,把台灣的特有物呈獻給遠在北京的皇帝。台灣土狗就這樣被當成貢品進入康熙的視野裡。不過不是在北京紫禁城,而是熱河避暑山莊。
康熙五十六年(1717),閩浙總督覺羅滿保,上了一份奏摺給康熙皇帝,想跟皇帝介紹台灣在山林間很會跑的原住民,當時這些原住民被稱為「麻達番子」,共有七人。另外還特別介紹台灣土狗四隻,這四隻台灣土狗跟在原住民旁邊打獵,忠誠勇猛。康熙皇帝頗為好奇,批示:「試試看」,但之後並沒特別注意台灣原住民與台灣土狗。
康熙五十八年(1719)時,覺羅滿保再度進奏摺給皇帝,並帶著九名原住民與四隻狗要面聖。覺羅滿保特別在紅紙上用漢文寫了一批貢物名單,包括番茉莉子、竹子、牙蕉、番薯秧等貢物,當然還有台狗四隻。康熙在紅單子底下項目批示:「無用」兩個字,也就是用不到,宮裡都有了。而在台狗底下則批下:「不及京裡好狗。」意思是台灣土狗不如京城裡的狗來得好。
康熙皇帝喜歡打獵也喜歡狗,而覺羅滿保兩次介紹的台灣土狗,在康熙眼裡雖然是不錯的狗,卻沒有京城裡養的狗有用。打獵講的是速度,跑得比獵物快,能追得上獵物,才是康熙所要的獵犬。康熙認為台灣土狗在速度上不如京城養的河北細犬,就算覺羅滿保力保台灣土狗品種優良,剽悍兇猛,勇氣十足,讓獵物心驚膽顫,更是原住民的好幫手,但康熙卻已有定見,認為體型細長優雅,速度宛如追風的細犬,才是圍捕獵物的最佳助手。
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所畫的「十駿犬」圖中,有九條狗是細犬,另一隻則是西藏獒犬。不過台灣原住民與台灣土狗,也被畫成圖畫,記錄這段歷史。也讓後世了解康熙與台灣土狗的第一次接觸,沒緣分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