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玉在清朝被發現 全世界僅台灣生產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013/1451955_1028426.jpg愛玉子加檸檬、金桔、蜂蜜,滋味「像極了愛情」。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1013/1451955_1028427.jpg徒手攀爬採摘愛玉子,是一種高風險行業。圖/嘉義縣政府提供【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愛玉是夏天清涼飲品,但您知道嗎?全世界僅台灣產愛玉,且是清朝道光年間,由一名福建商人無意中發現的;這名商人於是讓女兒「愛玉」賣果凍,由於清涼解渴,聲名不脛而走,因此開始有人採摘,並配送到福建、廣東販售。愛玉又稱為愛玉子、玉枳、枳仔、草枳仔、澳澆、薁蕘,是一種桑科隱花果藤本植物,不開花,卻能結果。它的特性是要攀附在其它植物上,等攀爬到頂之後,才萌生結果枝,進而靠一種「榕果小蜂」授粉,最後結出愛玉果。
根據近代科學家研究,愛玉盛產於台灣中央山脈海拔一千二百至一千九百公尺山區,雌雄異株,生態相當獨特,且必須仰賴膜赤目的「榕果小蜂」授粉,由於這種小蜂對環境極為敏感,無法飛離台灣島,台灣因此成為愛玉唯一產地。
商人無意中發現
以女兒愛玉取名
根據連雅堂所著《台灣通史》記載,愛玉是在清朝道光初年(約一八二一年),被一名經常往返於福建、台灣之間,以販賣土產為業的商人無意中發現的,這名商人常到嘉義採購土產,帶回大陸販賣,足跡甚至深入阿里山區。
有一天,這名商人經過後大埔(今嘉義縣大埔鄉),因為天氣炎熱,口乾舌燥,於是到山澗溪邊掬水飲用,卻發現水面好像結了一層凍,他心裡納悶:「明明是盛夏,溪水怎麼會結凍?」於是好奇嚐了一下,發現涼沁心脾。
商人仔細觀察,發現溪面上方,有藤蔓攀附在樹木上,經常掉落一些不知名的果子,他將果實拾起,用手輕輕一揉,就有果膠滲出,因此推測水面結凍,可能是這種果子造成,於是撿一些回家,用水搓洗後,果然不久就結成果凍,加上一些糖,風味更佳,「合以兒茶少許,則色如瑪瑙」。
商人有一名十五歲的女兒,名叫「愛玉」,商人讓女兒賣起果凍,凡吃過的人,都說好吃,卻不知道果凍叫甚麼名字,於是以販賣果凍的少女愛玉為名,叫做「愛玉凍」,從此傳遍市上,採摘的人日漸增多,配售至廣東、福建等地,深受民眾喜愛。
外觀像未熟芒果
雌果才洗得出來
世居嘉義阿里山的簡天賞表示,他十三、四歲就跟隨長輩到楠梓仙溪上游採摘愛玉子,深知採摘愛玉的危險。由於野生愛玉生長在深山中,採收時沒有任何安全防護,完全徒手攀爬採摘,工作非常危險,意外時有所聞,可以說是一種高風險行業。
簡天賞指出,愛玉的外觀有點像未成熟的芒果,具有豐富的果膠及果膠酯酶,可以搓洗為愛玉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愛玉有公、母(雌雄異株)之分,一定要選擇雌果才洗得出愛玉凍,由於愛玉株雌雄難辨,因此採摘需要靠經驗。
他說,愛玉雌果裡的愛玉籽是金黃色的,可以搓洗出愛玉凍,但雄果內的籽卻呈白色,類似芭樂籽,這種白色的雄果籽,無論如何也洗不出愛玉凍。
阿里山鄉長杜力泉也說,全世界只有台灣產愛玉,台灣愛玉最大產地就在阿里山,愛玉一年一收,每年九月至隔年二月是愛玉的採收期,愛玉採摘下之後,要進行削皮、對半剖開、反摺,讓愛玉子有充分的暴露面,接著再日晒,就能成為愛玉籽。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