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不可失! 銀髮族隱性殺手肌少症
【本報嘉義訊】71歲周姓老婦人外商公司退休,與丈夫常出國旅遊、登山,但這3年2腳越來越不聽使喚,爬樓梯、從馬桶站起來,甚至擰毛巾、上市場提菜籃,越來越吃力,有天清晨浴室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只能以輪椅代步。嘉義長庚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黃贊文說,老人因「肌少症」造成的跌倒意外,不可輕忽。2018年台灣成為高齡社會,老化問題對健保及社會照護體系帶來巨大挑戰,嘉縣已面臨這樣衝擊,老化比例超過20%,高齡、退化和骨質疏鬆症是必然趨勢,還有容易被忽略疾病就是肌少症。
國健署資料,65歲以上男性23.6%,女性18.6%患肌少症,隨著肌肉力量和肌肉質量減少,肌少症會造成活動力下降,增加跌倒風險,肌少症與高齡、脊椎及關節退化、骨質疏鬆症習習相關,降低老人生活品質,最後還會造成失能及生活依賴。
像周老婦人病例不在少數,「跌倒」成為老人事故死亡原因第2名,年齡增加,肌肉力量和質量流失速度會加快,40歲後大腿肌肉力量每10年減少10-15%、肌肉質量每10年減少8%;到70 歲大腿肌肉力量每10年減少25-40%、肌肉質量每10年減少15%。
民眾可量小腿圍自我篩檢,按2019年亞洲肌少症共識會 (AWGS)建議,若男性小腿最大圈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時須特別留意,建議至醫療院所進一步評估,當肌肉力量減退和肌肉質量減少就可以診斷為肌少症。
肌少症目前沒有特殊藥物治療,主要著重於營養攝取和運動訓練。營養需要足夠蛋白質攝取(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鈣質(每天1200毫克)及維生素D(每日8百IU)補充。肌耐力訓練最好每周至少3次以上阻力訓練。黃贊文表示,當民眾開始有爬樓梯困難、無法長時間走路、從椅子上或馬桶站起來無力、擰毛巾無法施力等,或量測小腿圍時發現有肌少症風險,建議到醫院接受肌肉力量評估及肌肉質量檢測。
謝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我感到非常幸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