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豐子愷 畫畫不要臉?
文/接輿論及中國近代漫畫藝術的先驅,那就是豐子愷了。豐子愷曾赴日本學習繪畫和音樂,在日本時,他接觸到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的作品,其詩畫相融的風格,引起豐子愷極大的共鳴,於是開始簡筆畫的創作,也奠定他日後漫畫創作的基石。
豐子愷是個多才多藝的文人,不論是繪畫、文學、書法、翻譯都非常有成就,尤以漫畫最為膾炙人口。豐子愷任教白馬湖春暉中學時,開始畫漫畫,民國十四年,他在《文學週報》連載,主編鄭振鐸給這些畫加上專欄名稱「子愷漫畫」,從此中國才有「漫畫」這個名稱,「漫畫」一詞也因為豐子愷而廣為人知。
豐子愷的漫畫線條簡單,但韻味無窮,俞平伯曾稱讚他「片片落英,蓄含人間情味」,可見簡短幾筆,就意境無窮。
三○年代初期,上海《新聞報》有篇評論豐子愷的文章,題名「豐子愷畫畫不要臉」。豐子愷看到時,著實大吃一驚,不知自己到底得罪了誰,竟然要遭受這麼大的侮辱。等到看完全文,不禁發出會心的一笑,知他者,莫若下標題的編輯吧。原來這篇文章是分析豐子愷畫的畫,描寫人物時並不注重五官描繪,可是在他的生花妙筆之下,各個人物維妙維肖,極為傳神。
豐子愷這樣的畫風也得到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讚賞,他說:「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難怪豐子愷曾說「恍憶古人之言:『意到筆不到』,真非欺人之談。作畫意在筆先,只要意到,筆不妨不到;非但筆不妨不到,有時筆到了反而累贅。」
現在的漫畫家不少,但是有幾人能像豐子愷「意到筆不到」?短短幾筆,就能讓人心領神會,體會畫家想要表達的意境。我想,不論寫文章或畫畫,能夠不寫透,不畫滿,才能更見其真才實學,也能增添讀者閱讀、看畫的樂趣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