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包拯勸諫宋仁宗
在包公的故事中,他的死對頭叫做龐吉(龐太師),但這號人物是杜撰虛構的,宋仁宗沒有姓龐的國丈,卻有姓張的太師(張堯佐死後封太師)。仁宗有一個寵愛的妃子張貴妃,她的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她的家世也不顯赫,所以希望皇帝能升任她的伯父張堯佐當官,這樣她在後宮也會較有地位;仁宗因此一年內數度升遷張堯佐,甚至發布讓張堯佐當上三司使。這個職位相當現在的財經首長,消息傳出後就引起御史台與諫院(台諫)言官的不滿,包拯更是數度上奏摺,認為他的昔日老長官張堯佐並不適任這個職務。但,仁宗皇帝寵愛張貴妃,言官的勸諫根本就沒發揮作用。後來皇帝更要讓張堯佐一人身兼四個職務,擔任宣徽南院使、淮康軍節度使、景靈宮使、同群牧制置使。台諫言官一時之間都無法接受,認為張堯佐平庸之材卻竊居高位,皇帝也太過寵愛後宮妃嬪,徇私不公,遂紛紛彈劾張堯佐,並要求與皇帝進行廷辯。廷辯前,張貴妃還撫摸著皇帝的肩膀,要皇帝至少讓她伯父當上宣徽使。
仁宗皇帝向台諫的言官們說,節度使只是個粗官,不用爭也沒什麼好爭,言官唐介反駁說,這個職位太祖、太宗都曾當過,並不是甚麼粗官啊。平時溫和的諫官王舉正也態度強硬,甚至表態要辭官勸諫;時任御史中丞的包拯則是極力反對張堯佐擔任這四個職務,他說到激動處,口沫橫飛還噴到皇帝的臉上。宋仁宗氣呼呼地跑回後宮,面對張貴妃先用袍子擦掉臉上的口沫,然後說:包拯啊,口水都噴到我的臉上了,妳只管要宣徽使,卻不知道包拯在當御史中丞啊。
張堯佐後來辭掉宣徽使與景靈宮使兩個職務,由包拯激情表演的皇帝與諫官的大戰,也在各自退讓的情況下暫時告一段落。其實仁宗皇帝還算是好皇帝,換在明代,這些言官輕則屁股開花,重則棍棒打死啊。而張堯佐這個所謂國丈角色,就成了民間戲劇裡的龐太師,看包黑子不畏強權「鍘國舅」、「打鑾駕」,儘管是虛構故事,但也看得血脈賁張,大聲叫好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