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合浦太守 孟嘗
文/余遠炫東漢桓帝時期出現了一名正直而清廉的官員,名叫孟嘗。孟嘗是浙江上虞人,他的三代先人都在公家機關服務,而且在東漢亂世中犧牲性命。孟嘗在家鄉上虞當個小官吏(戶曹史),負責戶口查訪與檔案整理之類的事情。上虞有個寡婦被她的小姑陷害,冤枉她毒死婆婆,太守於是判寡婦死刑。
孟嘗因為平時家戶查訪很勤快,所以知道這個寡婦是個孝順的人,婆婆的去世是自然死亡。孟嘗跑去找太守說明這件事情,但太守不聽,依然判了寡婦死刑,孟嘗很難過哭著跑回家,然後就不想再為官府服務。寡婦被殺之後上虞地方竟然連續幾年鬧旱災,新任太守對此感到頭疼不已。
孟嘗對新任太守說,上虞久旱的原因,可能跟重大冤枉事件有關,於是就把寡婦遭小姑陷害處死的原委說了一遍,新任太守重新查訪,終於查明真相,還給寡婦清白。說來奇怪,原本無雲的晴空突然烏雲密布,接著就下了一場難得的大雨。
元代劇作家關漢卿寫了《感天動地竇娥冤》,真實的故事其實在東漢就已上演。
後來孟嘗當上了合浦郡太守,合浦在廣西一帶,土地貧瘠但海洋資源豐富,盛產貝類與珍珠。合浦的民眾以貝類與珍珠當作對外交易的貨品,不只採貝更懂得養貝,讓資源可以源源不斷。
不過在孟嘗上任之前,幾任的太守都因貪圖海中珍珠的獲利,而與民間豪紳勾結,命人大量開採海裡的珍珠,濫採的結果導致貝類減少,甚至貝類也有靈性,將棲地遷移到鄰近的交趾郡(越南一帶)。合浦過度開採的結果,官員與商人賺了錢,百姓卻過著辛苦的日子。
孟嘗上任後廢除了前任太守的政策,開始進行各項改革,讓採貝取珠能夠定時定量,也讓大海的物產恢復生機,這才又讓合浦回到昔日的光采。後人根據孟嘗的故事而有了「合浦還珠」的成語,意思就是「失而復得」,就像孟嘗一樣,讓合浦的海中珍珠再次重現。
但孟嘗離開之後,繼任的太守是個貪心的人,「失而復得」轉眼間又變成「得而復失」,彷彿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停止不前,而隨著東漢腐敗,像孟嘗這樣正直又廉潔的人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百姓的生活就更加難熬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