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草嶺古道
秋冬之際,芒草遍及東北角,知名的草嶺古道,便在芒草的覆映下,蒼茫叢生饒富古韻,別有一番況味。早於十九世紀,草嶺古道便為淡蘭古道之一支,也為目前保存最好之一段,全長約八公里,從福隆出發,步行至大里車站,約莫六小時;徒步間,景色開闊壯麗,忘路之遠近,只得一片清幽。
從遠望坑入口,右側溪水潺潺,竹聲在風中颯颯作響,空氣裡有著林蔭的溼氣,偶爾幾隻水鳥在澗邊低頭點水,在流水中靈動活現;這是古道的前半段,與一般的山野步道無異。
草嶺古道盛名之處,乃在穿過林蔭之後,約莫自「虎字碑」始。虎字碑於同治六年間刻鑿,因此處天寬地闊,風自東北角一帶直撲而來,秋冬尤為甚,自古有「雲從龍,風從虎」之說,因此,刻了「虎」字,以鎮強風。
過了虎字碑,方有壯美之感;晴日朗朗的當時,陽光從雲層穿透,一掃晨光的迷霧,天青了,視線澄澈了,心情也跟著敞了開來,我望見猶如放牧草原般的雄偉地景,風吹草低,雖不見牛羊,卻偶有水牛於此遛達。此處,芒草一波波地在強風吹襲下,層層俯身,又節節地仰起頭來,灰白間雜赭紅的芒草,就如大地的點妝師,把綠蔭淡淡點醒。
難得在秋冬的東北角,可以瞥見如此金燦的光影,綠意更為蓊鬱,蒼穹更為湛藍,在屢見霧霾的當今,已有好一陣子不曾見到真正的藍天與浮雲。又望著古徑石階一路攀上,有一種望天摘雲之感,恍若天邊就在頭頂;草嶺古道最有名的兩座亭,沒有特別的名字,卻自此分道揚鑣,一條通往桃源谷,一條蜿蜒往下前進海角大里。
我們就盤坐在草地上,聊著天南地北,聽著風之歌,看著雲之舞,左看閱讀自然,右見草寫天地,剎時間,煩悶都一掃而空。是否因海拔稍高,所以天色特別明淨,淨得沒有一絲瑕汙,清得沒有一點塵垢!遠邊的龜山島像一尊鎮守大海的神祇,趺坐看著草嶺的草木,品讀著草嶺之地景。
站在草嶺古道,遙想昔人挑運、步行、穿梭往來之艱辛,身為今人,無以回溯彼時之景,亦無法領略古時之明月;然而,卻在斑駁、遺棄的古殘中,略窺時代的印記,如雄鎮蠻煙,如草嶺客棧,如跌死馬橋,不得不燃起崇敬之情。
我們就這麼走著,再沿著九彎十八拐的小徑,一路下至大里天公廟,再至大里車站。因著天之時、地之利、人之和,古道上,我們悠閒了一個假日。 辛苦了,感謝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