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4部曲 保護真牙與假牙
文/沈瑞文醫師植牙後裝上亮白的假牙,看著鏡中的自己彷彿重獲新生。但是,裝上假牙後,你有沒有好好刷牙呢?根據研究,大部分的病灶都源於牙齒間隙,如果沒有正確清理,可能又要重回噩夢!
自然牙怕蛀牙,那是否就不用擔心假牙蛀牙呢?其實不是!假牙絕對不是不做好清潔的免死金牌,一不小心,牙周病可能已經找上你!
說到清潔,最重要的肯定是正確刷牙。但是一般能刷到的牙齒面積只有百分之七十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八是刷不到的牙縫,必須用牙線或牙間刷清理。對植牙患者來講,植牙後牙齒間的縫隙會稍微大一點,牙線有時候太細,相對之下,牙間刷的清潔效率還比較高。因此,植牙之後的牙縫清潔,牙間刷是首要選擇,其次則是牙線。另外,「沖牙機」雖然較少被提起,但也非常推薦。
植牙保養4部曲
植牙後的保養相當重要,如果沒有好好維持,手術成果可能將功虧一簣。後面將列出幾項需要注意的內容:
◎部曲1:改正飲食習慣
首先,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可以讓牙齒使用期限更久;針對「吃硬」、「吃快」這兩種不良習慣,一定要開始修正,不然不只是植牙會壞,連自然牙也很可能會斷裂。
植牙和一般牙齒相同,理論上正常食物都可以吃,但有些東西不能、也不應該去吃。舉例而言,以下四種東西基本上不屬於「正常食物」:
◆骨頭:台灣人很喜歡啃骨頭,但很容易傷害牙齒。
◆冰塊:有些人把咬冰塊當樂趣,其實這是在虐待牙齒。
◆螃蟹殼:螃蟹殼實在太硬,很多人會用牙齒撬開螃蟹殼,牙齒容易在不正確的力量下損壞。
◆芭樂籽:芭樂籽的硬度非常高,最好先將籽挖除後再吃,以免傷害牙齒。
以上四物不屬於食物,大部分都是為了口感而去咬,因此能避開就避開,不要讓牙齒承受太大的負擔。
吃得太快,可能是現今忙碌社會的一種通病,而且還病得相當嚴重,超多人囫圇吞棗,牙齒不斷、植牙不壞怎麼可能!但是這種是沒有病識感的,我都會請患者帶著便當來我的診所──吃飯,方便找出這個不良習慣。吃快的解決方法,無他,就只有自我要求,要求每一口細嚼慢嚥,每次咀嚼三十下,再吞下去。
◎部曲2:裝夜間保護器
其實有很多植牙患者,在睡覺時,會磨牙或者是緊咬,往往會造成假牙破損或者是植牙脫落,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顯示,現在的白天磨牙與緊咬的患者愈來愈多,大約是夜間的四倍。
為了避免辛辛苦苦植牙,有些竟然使用不到一個月就植體脫落,我會建議我的病人睡覺時要裝上夜間保護器,不然咬壞你的牙,就得再辛苦地重新植牙,而且還要再付一次植牙錢,大大重傷荷包啊!
◎部曲3:定期回診檢查
牙齒不是自認有好好維護就沒問題,定期回到牙科診所檢查,才是正確觀念。檢查除了保養、清潔平常處理不到的地方,也會順便用X光確認有沒有發生問題,牙醫師常請植完牙的病人定期回院照X光片,觀察骨頭是否崩解。
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在於可以早期發覺問題,但太多患者認為植完牙後就沒事了,不用再回診保養,這是很可怕的錯誤觀念。
◎部曲4:徹底清潔牙齒
每日用牙刷刷牙兩次以上,是最基本的清潔方式。然而刷牙常常只清潔到牙齒表面,再認真也大概只能刷到百分之七十二的區域,沒辦法處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八,也就是牙縫部位。
蛀牙和牙周病的最常見起因,就是牙縫清潔不完全。為了讓牙齒乾淨,不能只有刷牙,還要配合牙線跟牙間刷,才能遠離可怕的「植牙殺手」──牙周病。
遠離牙周病之道
「我有刷牙,也沒有亂吃,怎麼會得到牙周病?」周伯伯一臉疑惑,自認為牙齒保健專家的他,竟得到可怕的牙周病。
牙周病和蛀牙是口內疾病兩大天王,同樣都因為清潔不夠乾淨,為什麼有的叫蛀牙,有的叫牙周病?事實上雖然來源相同,但細菌量發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結果。如果滋生蛀牙細菌,牙齒產生脫鈣與凹洞,這就是蛀牙;如果細菌繁衍,牙肉發炎、流血,並且骨頭崩解,便是牙周病。
為了避免疾病上門,了解如何「清乾淨」很重要。基本上民眾都明白刷牙的重要性,百分之二十八被忽略的細菌,往往窩藏於牙縫中沒被清除,因此造成牙縫蛀牙、牙縫骨頭崩解。年輕人因為牙縫較小,醫師會建議選用牙線;遺憾的是,全世界都有牙線教學,但統計後居然只有十分之一人使用,狀況並不理想,不會用、不好用是最大的問題,所以之後衍生出「牙間刷」的發明。
你以為用了牙間刷,就一定不會有問題嗎?有些患者並不是牙齒表面跟牙縫的問題,而是牙齦溝容易卡東西。牙刷只能刷進牙齦溝約一公釐左右,無法伸到較深的牙齦溝,因此不容易清潔。此時就需要「沖牙機」幫忙,沖牙機可以清潔到較深的地方,達到更完整的維護效果。
至於洗牙是利用金屬經由噴水和一些震盪的簧片,讓它的金屬前端產生震盪,造成空爆現象(cavitation),藉此把牙結石震碎。沖牙機只能把髒東西沖出來,以及把一些細菌分泌的毒素沖掉。因此,最好每半年到診所清潔一次牙結石,才能真正地做好牙齒保養。
(本文摘自《「植」得一口好牙:安心植牙大小事》,博思智庫出版)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