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新韻】沈既濟〈枕中記〉的虛擬人生
文/陳俊偉唐代沈既濟,建中二年(七八○)受到宰相楊炎(七二七─七八一)的推薦,曾經任職左拾遺、史館修撰,編纂《建中實錄》十卷,後來因為楊炎失勢,連帶謫居東南。人生起落深化了沈既濟的心境。
沈既濟在〈枕中記〉裡面敘述的一場「夢」,有著類似未來虛擬實境遊戲的地方,有著類似現今關於夢境題材電影的設定。現世短暫的時間,在另一個世界竟然是漫長的一生。
開元七年(七一九),在邯鄲道的旅社,故事的主角盧生,一如眾人,非常不滿現實生活。道士呂翁瞧了一下盧生健健康康、悠哉悠哉的樣子,詢問盧生為什麼苦嘆。盧生的心病非常簡單,一位學子沒有取得任官的資格,年紀漸長卻只能耕田度日,因而感覺自己很困頓。道士呂翁就給予盧生一個「道具」(枕頭),頗似進入另一個世界的鑰匙,讓盧生去體驗自己原本期待的「美好生活」。
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盧生取得進士、迎娶高門,兼且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子孫滿堂且極富極貴,這大概就是當時學子們夢想的人生吧。誠然,一個好玩的遊戲不能從頭贏到尾,總要給予主角一些挑戰。
盧生當了宰相之後,被誣告謀反,甚至想要引刃自刎,好險後來還是留住一條小命。這時候才猛然想起,原本家居山東,尚保良田五頃,生活相當愜意。現在位居高官,反倒性命堪虞,這個算盤撥來撥去,真的是很不划算。
像似一位沙漠中迷路數日的旅人,想要的僅僅是一杯白開水。
文末十一個字「臣本山東諸生以田圃為娛」,傳遞了夢中世界裡,盧生終於肯定原本耕作維生算是不錯的境遇,呼應一開始道士呂翁的質疑。從此,「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盡知之矣。」坦白說,看開功名利祿的心境,在古代,多少僅屬於士大夫、上層社會才能擁有的特權。底層的民眾,只考慮到(或者只能想像)自己耕作、勞役的辛苦,只望見當上官員以後多麼神氣,對「伴君如伴虎」的教訓視而不見,誠然也變成了一種偏頗的人生觀。
人們之所以喜歡讀故事、讀小說,一個原因是將自己「代入」別人的人生。倘若存在一個虛擬的世界,它能夠具備身歷其境的體驗,讓使用者透過遊戲的過程取得一些新的領悟。這或許是一件讓人感到慰藉的事情。人類科技的進步,未來將會出現一個處處出現「枕中記」的現實世界,很多的人生遺憾將不再是個無法修補的遺憾。當人真正享受過了,往往就不成遺憾了。
〈枕中記〉多少澆熄一些積極獵取功名者的氣焰,或者給予失敗者失敗之後的安慰,這是它可愛的地方。追根究柢,人生成敗榮辱終究虛幻不實,命數、機運等因素才是大宗。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