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猝死 仔細照顧可避免
【本報台北訊】我國新生兒人數已跌破二十萬人,新生兒去年的死亡率雖比前年低,但每千人仍有二點四名新生兒死亡,兒少整體的死亡率同樣有下降趨勢,一到十四歲死因的大宗仍為「事故傷害」,其中十二歲以下兒童的死因中,嬰兒猝死症的排名比前一年提升,顯示兒少多數的死因是可以被避免的。根據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的死因數據,去年兒少(十八歲以下)的死亡人數為一千兩百三十六人,與前年的一千三百五十八人相比,減少百分之九;以性別分析兒少死亡人數與比率,男性高於女性。
衛福部統計處公布十二歲以下兒童的五大死因,位居第一名為周產性特定病況、其次依序為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事故傷害、癌症及嬰兒猝死;前四名死因與前年都相符,唯獨嬰兒猝死症從前年的第六名,提升至第五名。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臨床上觀察,一歲以下最常見的死因,為嬰兒猝死症,如趴睡、溺水、吸入異物等,家長或長輩在照顧上若能更加仔細,這類的死因都能避免。
兒童的事故傷害中,最常見的就是車禍意外,原因多是沒替孩子繫上安全帶、沒坐安全座椅,另有些家長在孩子兩歲以前就餵食堅果給孩子吃,但孩子呼吸道以及咀嚼肌肉尚未長好,導致急診也常出現噎死的案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