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軼事】 寧負私恩不昧良心
文/侯興鋒春秋時期,孫叔敖曾任楚國的令尹一職,此職位高權重,相當於後來的宰相。其實,孫叔敖能夠當上令尹,離不開虞丘子的舉薦之恩。
虞丘子是前一任令尹,德高望重,很受國君楚莊王的信任,被尊稱為「國老」,他知道孫叔敖雖然家境貧寒卻德才出眾,便將他介紹給國君,並把令尹之職讓給孫叔敖。
孫叔敖就職才幾天,就遇到了一樁十分棘手的案件,國老的家人觸犯了刑律。虞丘子深得國君敬重,而且還是現任令尹的恩人,因此各級官吏都不敢過問這個案件,直接將案件報呈給了孫叔敖。
人們都在議論紛紛。有的人說,孫叔敖會徇情枉法,將此案不予處理或者從輕發落。是啊,誰會做忘恩負義的人呢?也有人說,孫叔敖不會那麼傻,他將會把案子交給別人來推卸責任,誰會得罪自己的恩人呢?還有人說,孫叔敖這回慘了,令尹的位子還沒坐熱,就得讓給別人了。
第二天,令尹府門前人山人海,人們都等著看孫叔敖如何斷案。沒想到,經過一番審問之後,孫叔敖當即判決:證據確鑿,依律當斬。受害者的家屬趴在地上不住地磕頭感謝,孫叔敖一一把他們拉起,說:「不要謝我,如果我是受害者,我也會盼望著有人給我明斷。我只不過是在憑著良心辦事。」人群裡立即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忽然,鼎沸的人聲猛地靜了下來,人們看到虞丘子神色嚴肅匆匆忙忙地奔向王宮,大家不禁為孫叔敖捏了一把冷汗。
事實上,虞丘子並不是到楚莊王那裡去告狀,而是激動地對國君說:「孫叔敖辦事公平、公正,他寧負私恩,不枉國法,有此等賢臣,是國之大幸也。」孫叔敖的行為告訴我們,那些凡是能夠青史留名的,都是一心堅持正義的人。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