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洗腎、化療 增加萬名需求者
【本報台北訊】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民眾擔心到醫院被感染,讓居家治療成了治療的選項之一,無論在家洗腎、化療、打靜脈營養輸液等,都能避免久待醫院又能不中斷治療,成了防疫下的新趨勢。實際上,依健保署統計,今年一、二月份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萬名需求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暨營養醫療小組主委王照元就觀察到,「現在安排癌症病人回院接受化學治療,都有點難,大家都不想停留在醫院的時間太久,因此,我們也建議患者是否改為居家化療,目前以需要住院打化療藥物的病人,轉成居家化療的接受度最高」。
王照元指出,以大腸直腸癌患者為例,需要進行連續四十六至四十八小時的化療藥滴注,以往都要安排住院兩天。而居家化療的好處,只要當天進行約三至四小時的前置作業,把藥物及機器裝置好就能回家,不影響日常生活,有人甚至還可以去上班、運動。
靜脈營養輸液也是類似情形,尤其是癌症患者及短腸症患者亦適用居家治療。王照元表示,癌症患者因為要接受下一次的療程,有些人需要積極的營養治療二至三個月,我們就會先幫病人裝上人工靜脈導管,患者把靜脈營養劑帶回家,照顧者幫忙接上即可。
而居家治療讓人最熟知就是居家洗腎了,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田亞中指出,洗腎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要到醫療院所進行血液透析,一種是可以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雖然血液透析得往醫院跑,但已經習慣且怕麻煩的患者於疫情期間,都還維持原本的洗腎模式,倒是新病人,有不少人詢問在家腹膜透析的可能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