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世界文明系列:北京(4-3) 最早北海和頤和園的...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0424/1378664_979056.jpg北海公園北岸在明代曾有一個建築群用來翻譯和印刷佛經,稱「大西天經廠」,清乾隆時期修繕擴建改稱「西天梵境」,照片中正是西天梵境的最後一個院落,內中坐落琉璃閣和十佛塔,其中琉璃閣是座無梁殿,外立面嵌滿琉璃佛像。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0424/1378664_979057.jpg北海公園內有處非常隱祕的景點,位於公園東部的土山和東牆之間,狹長的一塊,建於清乾隆年間,稱「濠濮澗」。雖然這處景點面積不大,卻非常精緻,有流水有石橋,還有一座尺寸極小的石牌樓。這張照片正是自南向北看青石曲橋和小石牌樓。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0424/1378664_979058.jpg這是萬壽寺西側慈禧行宮內第三進院落的後罩樓,兩側有抄手迴廊通向一層。轉角處還有迭石假山,攝影師就是在站在假山上向西北方向拍攝,這座假山旁有個小門可直通萬壽寺內。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0424/583019-76495-08.JPG萬壽寺的萬壽閣二樓向西望,遠處可見西山和農田,農田所在 的位置如今已經成為繁忙的西三環高架橋,西山也被座座高樓遮 擋難見全貌。近處是慈禧行宮的第一進院落,左邊的卷棚頂建築 就是行宮的大門,穿過右邊的小門便到了行宮的廳堂。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0424/583019-76495-01.JPG在頤和園廓如亭南側自東向西拍攝十七孔橋,過了橋就是龍王 島。在龍王島橋北側的岸邊,現在每年冬至都會有很多攝影愛好 者聚集在這個位置拍攝「金光穿洞」的奇觀,因為在冬至這天太 陽照射角度低,夕陽西下,金色的光線正好照亮所有17個橋洞, 蔚為壯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0424/583019-76495-02.JPG在頤和園內東北角有處鮮為人知的園中園,是清乾隆時仿 照無錫惠山腳下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乾隆皇帝非常喜愛寄 暢園,六下江南卻在寄暢園裡住了7次,諧趣園中有一座「 知魚橋」,取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典故,這張照片 就是在知魚橋上向北拍攝。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0424/583019-76495-06.JPG1912年共和肇建之後,根據北洋政府提出的《清室優 待條件》,頤和園仍是清皇室的私產,但自1913年起遜 清皇室就將這座院子售票開放,常有外國人進入遊覽, 甚至園內有專門的遊船和船夫,負責載運遊客蕩舟昆明 湖上。只是參觀條件非常嚴苛,且票價昂貴,門票收入 的三分之二交給清內務府,以補貼皇室的開支。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_pic/20200424/583019-76495-03.JPG這是在頤和園石舫上向東看萬壽山及佛香閣。石舫最 早建於清乾隆年間,其上是木結構的中式樓閣,在1860 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期間被焚毀,直到1888年慈禧太后 重修頤和園的時候才得以重建,並仿「翔鳳」火輪樣式 ,在船舷兩側加裝了兩個石質的機輪,船的上層建築也 改為西洋式樓閣並配以彩色玻璃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金大定六年(1166),在現在北海公園的所在修建了皇帝出遊避暑的行宮,稱為「太甯宮」;其中的瓊華島是人工挖土堆成,而周圍的水系除了營造風景外,還是維持北京水系的重要蓄水湖。這裡歷經金、元、明、清四代8百多年的歷史,一直是皇家御苑。
民國二年三月三日,退了位的清朝皇室將西苑三海移交給北洋政府,接著袁世凱將總統府遷入中南海,同時總統府的護衛部隊「拱衛軍」也跟隨進駐,北海的房舍和生產收入都歸駐軍支配。民國五年(1916)七月,內務總長許世英首倡開放北海為公園,北洋政府撥出經費並指派了負責人,還未及實施,時局倏變,提案終止。
民國八年(1919)在北海的駐軍不戒菸火,燒毀了北海闡福寺的重要建築大佛殿,連帶將其中出於明代並以整根金絲楠木雕刻而成之高達十數公尺的珍貴六面千手千眼佛也燒毀了。這場大火促使京師市政公所督辦錢能訓下決心推動將北海開放為公園,最終至1925年,駐紮在北海的軍隊在京師市政公所的要求下終於撤離,同年8月1日公園宣告開放。
頤和園開放為公園,也同樣經歷很多波折。頤和園的前身是清乾隆時期修建的皇家御苑清漪園,是同時期修建的「三山五園」中的重要一環,1860年被英法聯軍劫掠後焚毀,從此成為廢墟荒蕪十數年,直到1886年慈禧太后決定重修這座京郊園林才讓這裡重新恢復生機,重修之後這座園林也改名「頤和園」。頤和園修好後,慈禧太后曾在這裡長期居住,特別是夏天時常來這裡避暑。
進入民國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件」頤和園仍屬清室所有,但這裡1914年就開放售票,收入充作皇室經費,只是價格太高,普通百姓望而卻步。1924年遜帝溥儀派他的英文老師莊士敦管理頤和園,沒想到這年底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逐出故宮,頤和園也收歸政府。
有趣的是,1926年,時任京畿衛戍司令的王懷慶為了報答溥儀之前的恩賜,竟然自作主張將頤和園歸還給小朝廷。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後中國再次恢復統一,南京國民政府派員來京接收了頤和園,並交給北平特別市政府管理,終於正式成為由政府操持管理的公園。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