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妻稱內子
《金瓶梅詞話》第十五回說老虔婆扶拐而出,向西門慶見畢禮數說道:「老身又不曾怠慢了姐夫,如何一向不進來看看姐姐兒,想必別處另敘了新表子來?」表子即婊子,在這裡沒有現在那樣罵人的意思。所謂表裡,表是相對於裡而言的,表子相對於內子而言的,不過是外面的女人而已,而且還帶一個表敬的「子」字。《禮記》有:「曾子曰:『大夫內子。』」之句,注曰:「內子,妻也。」俗稱則有「屋裡的」、「家主婆」之類,反映了女主內,男主外的傳統,於是就有了相對於內子,妻子在人前的稱丈夫為外子。其先是到了大夫的地位,妻子才能帶個「子」字稱內子,和其他美稱一樣,時間一久就普及了。
《隋書.房陵王勇傳》:「太子左庶子唐令則……諂曲取容,音技自進,躬執樂器,親教內人,贊成驕侈,導引非法。」唐.張祜〈青鶯囀〉詩:「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唐人崔令欽的《教坊記》說:「伎女入宜春院 ,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前頭也。」隋唐官妓稱「內人」。
將自家人稱作內人的有《荀子.法行》:「曾子曰:『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禮記.檀弓下》:「今及其死也,朋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人皆行哭失聲。」 鄭玄注曰:「內人,妻妾。」但文中究竟是泛指自家人,還是專指妻妾不好說。
鄭玄注《周禮.天官.寺人》:「掌王之內人及女宮之戒令。」 時又說:「內人,女御也。」《後漢書.和熹鄧皇後紀》:「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托病不朝。太後使內人問之。」《孔叢子.記義》也說:「今死而內人從死者二人焉,若此於長者薄,於婦人厚也。」可知內人是指身邊人,可以是宮女,甚至可以是太監。普通人身邊的只有妻妾,稱內人也未必有問題,但按照以上解釋,內子是妻,妾就只按照以上解釋只能稱內人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