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媽媽手 2招加速復健
【本報高雄訊】你有媽媽手的困擾嗎?俗稱「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患者會有大拇指近手腕處的疼痛,若未治療,可能造成腱鞘肥厚現象,形成凸起的腱鞘囊腫。媽媽手不只是常做家事的媽媽是好發族群,也會出現在男性或長期使用電腦滑鼠的上班族、銀行行員、會計人員及藥師等。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林惠玲表示,媽媽手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且多為家庭主婦,還有長時間重複手部工作男性,也會有此困擾。
另一個常見族群是剛生產的婦女,大多是因產婦抱新生兒時,常要用手托住嬰兒頭部。
林惠玲建議,患者可採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物理治療,加上運動治療及口服止痛藥物,不適症狀可以獲得緩解。另有震波治療,也是治療媽媽手的新選擇。
為了加速媽媽手的復原,林惠玲示範兩招在家可以自己做的運動,每回重複十五至三十次,每天要做二至三回。
第一招是「拇指肌牽拉運動」,先將大拇指放在四隻手指頭中間,手握拳,拇指握掌內,往小指方向移動,至會疼痛時停止,停留十至十五秒,以放鬆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
第二招是「拇指肌肌力訓練運動」,先將拇指與食指併攏,在拇指與食指之間套上一至二條橡皮筋,做拇指、食指張開運動,停留十秒。加強肌力力量,減少因為肌力的不足引起的軟組織發炎。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