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 與瘟疫對抗的葛洪
文/余遠炫古代人所說的「瘟疫」,其實就是現代的法定傳染疾病的統稱。在顯微鏡還未發明以前,古人因為看不到微生物的存在,所以認為疫病的產生,是由鬼所役使的,所以要用神明的力量驅逐惡鬼行瘟,但仍有少數走在時代的尖端充滿睿智的古人,雖然看不到微生物,卻能察覺他們的存在。晉朝的葛洪,就是其中一個佼佼者。
葛洪是江蘇句容縣人,祖父當過三國時代孫吳政權的大鴻瀘,父親則是晉朝太守,13歲時父親過世,家道中落,過著貧困的生活,但他卻能安於貧困,並且努力學習儒家思想,後來又跟著叔祖父葛玄的弟子鄭隱學習煉丹與道術。他曾平定地方造反作亂,並曾擔任廣州刺史嵇含的參軍,嵇含遇害之後,葛鴻對政治灰心,於是隱居山林,採藥煉丹。晚年葛洪隱居杭州葛嶺,他所著作的《抱朴子》內外篇,深受儒道重視。
葛洪在採藥煉丹期間,對於各種病症與藥物特性,有著深刻的研究。他把研究心得寫成《金匱藥方》之後又覺得有所不足,於是補了《肘後救卒方》(肘後備急方)對於疾病症狀有所描述,也提出治療的方式。葛洪對於天花與肺結核的描述,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記載,也顯示這兩種病症,是相當古老的疾病。
葛洪也在《肘後備急方》中提到了馬鼻疽傳染給人的方式,人體先長了個瘡,罹患馬鼻疽的馬,透過馬汗與馬毛進入人體的瘡中,讓人因此生病。除了馬鼻疽的描述外,葛洪也記錄了「水毒」的症狀,葛洪認為罹患「水毒」症狀的人可能是被飛蟲叮咬,導致出現發燒發熱肌肉骨頭疼痛,這些症狀與「登革熱」相當類似,登革熱是19世紀才被人發現的疫病,但葛洪卻在1千4百多年前就已發現「登革熱」的存在。
葛洪最大的貢獻則是在千百年之後,中國大陸女科學家屠呦呦與她的團隊,參考了葛洪《肘後備急方》中使用青蒿的方法對抗瘧疾,屠呦呦成功萃取青蒿素並發現青蒿素對瘧疾重症患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她並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肯定。而在這份榮譽的背後,實際上還有著中國傳統醫藥與葛洪悲天憫人的巨大身影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