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名著】 蛻變.成長.翩翩
文/楊奕成清人趙之謙《章安雜說》載,有個人名喚孫漁生,他說:「以黛玉為妻,有不好者數處。終年疾病,孤冷性格,使人左不是,右不是。雖具有妙才,殊令人討苦。」他對林妹妹有這樣的印象,必然令擁林派的粉絲憤憤不平。
難道林妹妹自始至終就是這樣不蛻變,不追求成長嗎?佛斯特《小說面面觀》提及:「小說當中永遠都有個時鐘擺在那兒。」換句話說,小說的人物在時間的進行中,她不但會形化(生理的)也會神化(精神的)。因此,當某個契機出現的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時,林妹妹也會因自省而蛻變的。
究竟致使林妹妹蛻變的契機是什麼呢?就在第四十二回,劉姥姥行樂大觀園後,寶釵私下玩笑式的審問她:「昨兒行酒令妳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哪裡來的。」這話令她想起自己失於檢點,無意中透露出自己看了《牡丹亭》、《西廂記》等雜書。孰料,寶釵並不指責她也不取笑她,卻說起自己幼時也是愛讀雜書的。只是不免勸她,「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寶釵的一席話,說得黛玉心服口服,「只有答應『是』的一字」。這件事給了她很大的省思,第四十五回她對寶釵道:「妳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妳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妳。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又誠實地說:「比如若是妳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妳的;妳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從此以後,她蛻變了,一個不一樣的林妹妹翩翩於書頁之間。
她變得願意體貼他人。第四十五回,婆子冒雨為她送來精緻的吃食,她又道謝又請茶,還命人給婆子幾百錢,打些酒吃。第七十回,知道姑丈賈政將回來,必問寶玉功課,因此,「自己只裝作不耐煩,把詩社便不起,也不以外事去勾引他」。
她變得願意融入他人的生活。第四十八回,她教愛寫詩的香菱作詩,悉心竭力地為香菱講授作詩之法,並與她討論、修改;第五十九回,她提議與薛姨媽一同前往寶釵那兒吃飯,她說:「大家熱鬧些。」第六十七回,她邀寶玉到寶釵的住處聊聊;第七十回,她主動邀約起詩社,甚至邀大家一同外出放風箏。
她變得願意讚美別人。第五十九回,見丫鬟鶯兒編的小柳籃子,她笑道:「怪道人讚妳的手巧,這玩意兒卻也別致。」
她變得謙虛了。以前她見寶玉寫的螃蟹詩,笑道:「這樣的詩,要一百首也有。」第七十回,她評湘雲填的柳絮詞,卻笑道:「好,也新鮮有趣。我卻不能。」
另外,她原本便具有的自律是值得我們佩服與學習的。第三回,寫她初入榮國府,「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反映於第六十二回,她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宜飲茶,當襲人要再替她斟些,她道:「妳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我多吃茶,這半盅盡夠了,難為妳想得到。」就是飲酒也是,第六十三回,大家在玩占花籤時,她「只管和人說話,將酒全折在漱盂內了」。
或許是她的自律性格使然,在寶釵私下溫柔的提點後,她積極省思自己在人際上的其它缺點,明白若不力求改進,所導致的負面影響,將不堪設想。因此,我們在閱讀《紅樓夢》時,應該學習她勇於改過的精神。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