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常體溫 不再是37°C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人們都知道,人的正常體溫是攝氏三十七度。但是,最新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當代醫學新聞網日前發表〈體溫:什麼是新常態?〉,文章說,最近對溫度趨勢的分析表明,自十九世紀以來,人體的平均溫度已經下降,口腔溫度應為攝氏三十六點六度上下。改變的原因主要是人類居住的環境發生變化,如住房溫度成了恆溫、人們接觸微生物少了以及人們獲得的食物多了等。平均體溫
10 年下降0.03℃
一八五一年德國醫師維德利希(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在一個城市中對兩萬五千人進行了體溫調查,並確定攝氏三十七度是人體的標準溫度。但是,最近的分析和調查表明,人類的平均體溫已經降低。
例如,一項針對英國三萬五千多人的研究和近二十五萬次體溫測量發現,人們的平均口腔溫度為攝氏三十六點六度。
史丹福大學傳染病與地理醫學系研究人員普羅茲夫(Myroslava Protsiv)和同事開始進行體溫調查。研究小組假設,測量到的十九世紀與今天之間溫度差是真實的,並且自工業革命以來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及人類健康和壽命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生理線索。
為了檢驗他們的假設,研究人員分析三個數據集(datasets)的體溫資訊:第一個數據集包括從內戰的退伍軍人中,獲得一八六二年至一九三○年數據;第二個數據集來自於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間進行的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第三個數據集是史丹福大學轉化研究集成數據庫,其中包含二○○七年至二○一七年間人們在史丹福大學接受醫療保健的數據。
科學家檢查約六十七萬七千個體溫測量值,並將它們集合在一起,做成一個隨時間變化的模型。研究人員發現,目前男人體溫平均比十九世紀初出生的男人體溫低攝氏零點五九度。
同樣,從一八九○年代到今天,女性體溫下降了攝氏零點三二度。總體來說,人類十年的平均體溫下降攝氏零點○三度。
多種因素
影響人體散熱
為了檢查這種下降是否源於溫度計技術的進步,普羅茲夫及其研究團隊假設每個歷史時期的醫師通常都使用相同類型的溫度計。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及醫學、健康研究和政策學教授帕森內特(Julie Parsonnet)博士說:「我們的溫度不是人們認為的那樣。」
大多數人只有在感染或感冒發燒時才測量體溫。但體溫可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生活方式、年齡和環境溫度都會影響人們身體的散熱方式。體溫也是代謝是否健康的標誌。具體來說,人體溫度標誌著新陳代謝的速率,其中有些與壽命和體型有關。
帕森內特博士指出,每個人長大後學到的東西,就是人們的正常溫度是攝氏三十七度,但是「這是錯誤的」。
由於性別、時間和年齡都會改變體溫,因此研究人員不建議更新適用於所有美國成年人的標準。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