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紀曉嵐的真實面貌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大臣中,談到文學領域就會想起《四庫全書》的總編纂官紀曉嵐。戲劇裡的紀曉嵐風流倜儻、高大瀟灑,而且性格幽默,受到乾隆皇的喜愛,而且常常捉弄和珅;真實的紀曉嵐的確是滿腹才學,但他卻不是帥氣型的人物,用六個字描述他的面貌:貌寢、短視、口吃,長得醜、近視眼,而且說話還會結巴。紀曉嵐名紀昀,雍正二年出生,是當時直隸(河北)河間府獻縣人士,從小就愛讀書,二十一歲中秀才,三十一歲中進士。清朝沿用前朝的科舉制度,參加科舉考試的人要經過「身、言、書、判」的基本審核,因此所謂的「貌寢」應該只是長的不夠帥,但還不至於被淘汰;口吃部分也應該只是輕微不算太過嚴重。乾隆朝的文臣武將像是和珅、傅恆、福長安等都是英俊帥氣的人物,紀曉嵐能被重用,跟他的才學豐厚有關。
紀曉嵐曾經被乾隆下放到新疆烏魯木齊,原因是他曾向姻親盧見曾通風報信,朝廷要嚴查鹽務貪瀆弊端。紀曉嵐的女兒嫁給盧見曾的孫子,他命人送給盧見曾一個檀木盒子,裡頭裝著一封信,信裡裝著一包茶與鹽,沒有任何文字。曾經擔任兩淮鹽運使的盧見曾知道這是紀曉嵐通知他,朝廷要「嚴察、查鹽」,於是他趕快消滅證據,並轉移財務,但因為做的太過頭,反而讓乾隆皇產生懷疑,最後更查出紀曉嵐密報一事,所以判他到新疆悔過。
紀曉嵐流放新疆烏魯木齊,仔細觀察當地人文與風情,寫了許多首詩紀錄,一些見聞後來也成了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內容。乾隆年間南北兩大才子,北方首推紀曉嵐,南方則是袁子才(袁枚)。後來乾隆想要修《四庫全書》,這項計畫需要有真材實料的人才能擔任,於是聽從劉墉的父親劉統勛建議,把在新疆的紀曉嵐找回京師。
編纂《四庫全書》是一項大工程,這項工程的掛名負責人是和珅,他其實與紀曉嵐之間並沒有如戲劇搬演的唇槍舌戰,反而與和珅相互協調合作,費了近十年的時間。才與三、四千名參與編修的人員合力完成,紀曉嵐享壽八十二歲,嘉慶皇帝認為他「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因此諡號為「文達」表彰他的貢獻。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