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談】 南朝丘靈鞠的忿怨
文/陳俊偉南朝宋、齊文學家丘靈鞠,吳興烏程人,在宋、齊之際曾替南齊開國君主蕭道成參掌詔策,一生官至太中大夫(從三品)。其家族本身就頗有來歷,祖父丘系官至祕書監(三品),父親丘道真官至護軍長史(六品),至少算是江南地區的地方世族了。
丘靈鞠特別喜愛飲酒、喜愛臧否人物,行為放蕩頗有魏晉名士之風,多少有些名句留存。《南齊書.文學傳》收錄其個傳,其中有一段特別刺眼:「永明二年,領驍騎將軍。(丘)靈鞠不樂武位,謂人曰:『我應還東掘顧榮冢。江南地方數千里,士子風流,皆出此中。顧榮忽引諸傖渡,妨我輩塗轍,死有餘罪。』改正員常侍。」一但涉及官職的問題,那可是一步都不能退讓,在重文輕武的思維下,這些世族子弟不樂為武職並不難理解。
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丘靈鞠面對調職的反應,以及反應的內容。顧榮(?~312)先後仕宦東吳、西晉,後來大力支持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同時確定了東晉南朝以南渡北人世族居政治優位、南人世族次之的結構。自從西晉王朝征服東吳政權,北方人自恃頗高,認為南方人乃「亡國之餘」,族群的矛盾、衝突已經相當顯著。偏偏「永嘉之禍」(311年)後,諸多北人逃難渡江,反倒是北人「寄人國土」,幸好顧榮等江南大姓顧慮北方的動盪不安會波及江南,雙方只好合作、妥協。
可是,族群歸屬的不同(廣義來說也算是「論血統」)與相對應政治權力的相對高低問題,終究是一個內部的隱憂,縱使已經經過150年以上,這些南渡北人的後裔始終沒有完成江南化、本土化。兩個族群之間的隔閡依然存在,執政者要穩定政局,也必須在這一點上花費工夫。
平心而論,丘靈鞠恐怕也忘了自己其實算是當時政治結構下的得益者,多的是同樣出身江南的才能之士,僅因出身問題,一生陸沉下僚。只不過,不以人廢言,仔細端倪丘靈鞠的忿怨之辭,一個講究「族群」、「血統」的社會,從今日看來確實是非常扭曲且不健康的,值得今人引以為戒。
不錯感謝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