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 一個「藏」字道盡冬季養生
文/吳建東中醫師患者甲:「醫師啊,我最近手腳關節疼痛變得很厲害」,患者乙:「之前沒事,這兩周突然咳嗽得很厲害」,患者丙:「我最近一吃水果就肚子痛,拉肚子。」冬天到了,我想大家都些許感受到氣候的寒意,這類型的患者也突然增多,這些都是寒氣影響身體所致。每年的十一月初,節氣交立冬,標示著冬季的開始,隨著節氣逐漸推移至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等,氣候會愈來愈寒冷,身體平常就虛的患者,在這時候會更覺得不適,那麼,中醫如何來教您養生呢?
中醫古書《黃帝內經》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冬季這段期間,氣溫特別低,天地萬物易受寒氣影響,人體居於其中,當然也干擾到,因為陽氣是保持體溫,維持生理運作的主要能量,在這麼寒冷的氣候中,陽氣的消耗也會特別快。
因此,中醫在冬季養生的要點,其實就是一個字「藏」,要藏好身體裡的陽氣,就如同動物們藏好食物,以利過冬。
一、生活起居
要怎樣保養陽氣,甚至增加陽氣呢?「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要等到天亮了再出門,《黃帝內經》的四季養生叮嚀裡面,都要我們早起身體好,只有冬季叫我們睡晚一點,其目的就是要避免在天未明的氣候中出門,而傷了身體的陽氣,尤其是年邁的銀髮族,本來陽氣就不足了,睡眠時間又較短,容易在半夜醒來睡不著,很多長者就會在這時出門運動,但這是冬季養生的大忌,很有可能這時出門吹風受寒,然後就引發腦血管、心血管疾病了。
二、禦寒保暖
天氣寒涼,為了避免陽氣的耗失,保暖也是必須的。「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就是希望不要讓太多的皮膚露出來,進而受到寒氣的侵襲,特別是手腳末梢、膝蓋、肚臍等部位。末梢的地方因為血液循環沒有那麼充沛,受到寒要回暖也沒那麼容易,長期間受寒下來,疼痛、退化的問題就容易產生,而腹部更是丹田所在,陽氣聚集的地方。腹部受寒不僅會消耗更多的陽氣,還會容易有腹痛、腹瀉等腸胃道的問題,因此不可不慎。
三、飲食選擇
冬季寒涼,我們理當要攝食一些溫潤的食物,以增強陽氣,這就是冬季進補的基本概念。從最簡單的桂圓紅棗茶,到市面上的藥燉補品,都是冬季溫補的好選項之一。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時來進補。現代生活大多數人的營養都過盛,要注意避免攝食過多能量,以免過個冬天,體重、血壓、血脂就上升。另外,火氣大的人,如容易身體發熱、口乾舌燥、大便乾硬、夜間難眠之類的患者,在進補時也要調節用量,甚至不要進補,以免愈補身體愈糟。
四、運動健身
雖說四季都是適合運動的時節,但冬季更需要您多動,冬季溫度低,氣血循環差,多運動有助於增加氣血循環,維持體溫,且有祛寒的功效。一般運動只要能讓身體熱起來的皆可,或者是您可以使用導引之術「八段錦第六式:兩手攀足顧腎腰」以調理因冬天寒氣影響而較虛的腰腎。
兩手攀足固腎腰
預備姿勢: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
一、向前彎腰,同時兩臂向前直伸,掌心向下。
二、上體前屈彎腰,同時兩掌接抵腳背。
三、兩手分開向前攀足,兩腿要後挺。
四、兩手沿兩側下肢回到腰側。
五 、順勢後仰。
◎動作要點:兩手攀足之時,兩腳打直,臀部略向上挺,以拉伸臀部、大小腿之肌肉。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