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五:阿波羅戰歌前奏
月球軌道計畫的五艘飛船在任務圓滿達成後,均照預定計自行撞毀於月球,以免因多艘飛船同時在月球軌道上飛行,而攪亂即將載人來到的阿波羅號與地面聯絡的導航及通訊系統,由此可見其全面整合安排的慎密。與月球軌道船計同步進行的測量員計畫,在1966年5月至1968年1月之間,由擎天神半馬人火箭一共發射了七艘無人飛船,主要目的在測試即將來臨的阿波羅載人太空船軟著陸的可行性。
因為當時不知道月球表面的灰塵有多深,如果太深則不適合太空人降落,所以測量員號飛船上載了機器人小鏟子,也帶了α-散射儀和磁鐵,簡單的在現場分析灰土裡的化學成分。
當時太空船飛行最大的難題有:降落導航技術、雷達測知離降落點的高度及速度的準確性、引擎油門調整的構造、及飛行途中更正飛航方向的能力。測量員計畫,成功的改進這些技術,展示了太空人軟著陸的可行性。
測量員1號在1966年6月2日登陸月球,落後蘇聯的月球9號僅四個月,可見當時美蘇兩國的太空競賽旗鼓相當,兩國以誰先載人登上月球為決賽的終勝標準。
現在來說載人飛船的計畫:
在載人飛行方面,美蘇二國競賽之初,雙方劍拔弩張,美國於1959至1963年間設置的水星計畫,以先蘇聯載人飛上地球軌道為目標,雖然美國太空人Alan Shephard於1961年5月5日達成目的,在亞軌道上飛行15分28秒,卻還是慢了蘇聯的尤里.加加林 (Yuri Gagarin)一個月,直到1963年5月計結束,美國還是略遜一籌,此後選定目標,將全力拚向登陸月球。
水星計畫(Project Mercury),這個名字取於羅馬神話中替眾神傳信的信差墨丘利(Mercury),他以快速著稱,此計實與太陽系裡的水星無關,正確的中文翻譯應該是墨丘利計畫,不過長久以來都是以水星計畫稱之,所以不妨以訛傳訛,隨俗罷了。
當時人類對太空飛行技術尚在啟蒙階段,許多技術上的困難要突破,比如在高速穿過地球大氣層時的強烈震動、太空無重力環境及輻射對人體影響、太空船防備被流星擊中等等,水星計畫在其26次任務中逐步改善,將難題一一克服,對奠定今人載人飛行的基礎設計功不可沒。
當時太空船很小,大約像一輛汽車那麼大,只有3.3米長,1.8米寬,加上了發射逃生艙,也不過7.9米長,重不超過1400公斤,裡面可供人活動的空間只有2.8立方米,艙內除了操縱飛行的儀器外,僅容一人,太空人背貼著防熱牆而坐,座椅下面備有供應氧氣和暖氣的系統,還有一個不可少的接尿設備。
水星計畫在1959年4月之間,由小喬伊、紅石、宇宙神火箭總共發射升空了17次,測試其逃生、防熱、整體空氣動力作用、飛行中途遇挫應急取消任務演練、飛船與運載火箭之間的組合測試等實體功能。太空動物中的獼猴山姆和猩猩小漢,都是在這段其間替代太空人參加測試的動物英雄。
飛船經過精細測試,一一改進以臻完美,於1961年5月至1963年5月之間,作了9次載人飛行,John Glenn成了首次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以4小時55分23秒環繞地球三圈。這9次任務中只有一次因導航系統失靈而緊急取消任務,餘8次皆成功完成。
在美蘇太空競賽的載人計畫上,蘇聯的尤里.加加林是全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美國沒能領先,但是踏實穩定的進展,為後來的雙子星計畫、阿波羅計畫及天空實驗室太空船的成功,奠下了紮實基礎。(下)(圖像來源/美國太空總署NASA)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