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醫學密碼 狂犬病面面觀
這陣子狂犬病疫情引起政府當局與社會大眾高度關注,甚至有民眾因此而感到驚慌、過度緊張,為了讓民眾建立正確觀念、避免人心惶惶,這次我就來跟大家談談與「狂犬病」相關的內容。翻開過去歷史來看,狂犬病可以說是一個很古老的疾病,有文獻記載,在4000年前即已出現這種疾病,疾病的致死率幾乎高達100%。狂犬病疫苗早在西元1885年即由巴斯特研發出來。有了這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狂犬病發病的風險。雖然狂犬病疫苗已上市了一百多年,但狂犬病仍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狂犬病不僅在待開發中國家常發現,在已開發國家如美國也有病例發生。狂犬病主要發生的地區包括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
狂犬病一旦發病,致死率極高,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30,000到70,000人死於狂犬病,其中亞洲地區最高,非洲次之,這些因狂犬病死亡者中,以幼童比例最高。
文獻記載,台灣從西元1900年起就曾有狂犬病的病例,發生的地區包括整個台灣。然而,由1947年起,透過政府推動全面性犬類接種疫苗及撲殺野狗等措施,讓狂犬病的疫情受到控制,並且從1959年起,即不再有人的病例發生,因而在1961年台灣被宣布成為世界少數狂犬病根除地區。
近五十年來,台灣未再發現本土狂犬病病例,但於2002年、2012年,及2013年各發現一例境外移入病例(2名來自中國大陸,1名來自菲律賓),這3名個案最後皆死亡。在動物方面,這些年也未有狂犬病的報告,不過2013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布國內野生鼬獾與錢鼠檢出狂犬病毒,感染的動物遍布於南投縣、雲林縣、台東縣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花蓮縣等地,造成社會極大恐慌,深恐狂犬病再度在台灣流行。
病原及傳播方式
狂犬病毒是RNA病毒,是砲彈病毒科,麗沙病毒屬,屬於第一型,專門攻擊溫血動物神經系統,狂犬病一般而言是經由感染動物的唾液傳播。大部分是因被感染的動物咬傷,也有可能是透過動物抓傷或黏膜接觸到分泌物而感染。(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