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醫學密碼 狂犬病面面觀
在1980年代,美洲地區曾發生一種新型傳染模式,那就是經由吸血蝙蝠傳染的案例。除此之外,人類患者的唾液也會攜帶狂犬病病毒,若被狂犬病患者咬傷也有可能造成人與人直接傳染。而過去也曾發生過,病患捐贈眼角膜,導致受贈者感染狂犬病案例。一旦被感染的動物咬傷,狂犬病毒就會沿著神經及肌肉纖維向中樞神經方向傳播,而導致狂犬病感染引起腦脊椎炎。在咬傷部位可能會有麻木的感覺。狂犬病毒到達腦部後,也可能由中樞神經再擴散至周邊神經系統,特別是像唾液腺等器官。所以狂犬病常見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大量流口水,及咽部神經痙攣(spasm)。
潛伏期
狂犬病潛伏期從數天到1年以上,平均約20至60天,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部位神經分布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毒株別、病毒量及其他因素等而定。
臨床症狀
狂犬病從開始有症狀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急性神經期、昏迷期、死亡五個階段。
一、潛伏期:病人受到感染動物咬傷至發病。
二、前驅期:由被感染動物咬傷後2至10天開始,可持續1天到2週。這階段的臨床特徵是出現類感冒症狀包括發燒、全身倦怠、噁心、不安、頭痛、嘔吐、咬傷的部位周圍局部麻木、疼痛等神經性症狀。
三、急性神經症候:在暴露(一般指咬傷)2至7天發生。症狀包括狂躁,特別易受燈光或聲音刺激。意識時好時壞、恐懼性或吸氣性痙攣(恐水症、恐氣症等)、唾液分泌過多。
另外有些病人呈現麻痺型,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後期可能出現恐懼性痙攣、上行性肢體無力、臉部麻痺、影響吞嚥和呼吸肌肉,需與急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e syndrome)作鑑別診斷。
四、昏迷期:常在急性神經症候發生後7天至10天發生。這階段主要特徵是恐水症、無呼吸時間拉長、反應遲鈍、全身性癱瘓,進而呼吸及心血管系統功能停滯。
五、死亡:可能在麻痺症狀出現後2至3天發生。假如使用呼吸器等支持療法,可能會延長生命,但康復的機率不大。(中)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