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醫學密碼 -- 談腦膜炎
臨床症狀
無菌性腦膜炎
通常是急性發作,但也可能潛襲性的發作或先有普通的發燒。再大一點的小孩,初始症狀是嚴重的頭痛,在嬰兒則是哭鬧不安。發燒、噁心及其他神經學症狀,如嘔吐、頸部僵硬、畏光、眼睛痛都常發生,但全身痙攣則很少發生。理學檢查可發現頸部僵硬,並無明顯局部神經學症狀。
紅疹可能在感染前發生或伴隨感染同時發生。無菌性腦膜炎主要以腦膜炎為主,但也可合併腦炎的症狀,後者較容易有意識不清、譫忘、健忘、幻視,以及痙攣的症狀。
細菌性腦膜炎
細菌性腦膜炎的症狀出現前,可能有數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肺炎球菌及腦膜炎球菌的發病常常很快,而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可能是亞急性發作(2~3天)。
在年紀小的嬰孩,腦膜炎的症狀可能很輕微,只有躁動不安、易哭鬧、食慾不振等症狀,多數有發燒。腦膜發炎的症狀包括頭痛、躁動不安、嘔吐、厭食、頸部僵硬、嗜睡、偶爾有畏光的情形。
可能產生後遺症
即使使用了適當的抗生素,孩童細菌性腦膜炎的死亡率仍很高(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8%、腦膜炎球菌15%、肺炎球菌25%)。約35%的生存者會有後遺症依序為失聰、癲癇、學習障礙、失明、麻痺、運動失調或水腦。
診斷
醫師臨床上診斷腦膜炎除了靠小孩臨床上的症狀及理學檢查外,最重要的是施行腰椎穿刺以便作腦脊髓液的分析及培養,如有腦膜炎,腦脊髓液中白血球數目會上升,而腦脊髓液的培養方面,細菌需三天的時間,病毒則需一到四個星期才有結果。
(中)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