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幽思】新丁粄
一大早就看到廚房放著印有象徵長壽幸福龜甲花紋的新丁粄,好討喜;周緣及底部油亮亮的糯米白,真厚實;捧在手掌心,絕對有一斤重,果真是保有古意的新丁粄。新丁粄,顧名思義是家裡生了男孩才製作的米食,為什麼只限男孩呢?「弄璋之喜」已說明了中國人的重男輕女,客家人務農居多,更是重視「出丁」,期盼男丁長大之後能效力農事。
當家裡有了新的男娃,在嬰兒滿周歲之後,即可委託糕餅店做「新丁粄」。新丁粄做好之後,要先祭拜神明,感謝老天恩賜子嗣,也希望神明庇佑孩子平安長大,祭拜後的新丁粄才分送給親朋好友,共沾喜氣。
每一個新丁粄的重量至少都要有一斤重,也有人加碼為一斤二兩、一斤四兩,在物資不豐饒的農業社會,應該是「禮重情義重」的心意吧!
新丁粄也稱紅龜粿(粄),只是新丁粄不加餡。新丁粄切成條狀後,兩面煎成金黃色,再沾鹽水吃,脆中帶軟,糯米的香氣縈繞在齒頰間,傳統的做法,單純的吃法,卻是食物版圖裡永恆的記憶。小時候,只要聽到某家人準備「打新丁粄」,即暗自竊喜,因為享口福的時機來了!
有新丁粄,那麼,有沒有「老丁粄」呢?有的,經濟情況弱勢的家庭,三餐都無以為繼,怎麼有閒錢製作新丁粄呢?於是一再延拖,「新丁」都變「老丁」了,總算有能力和分享「添丁」的喜悅,這時所做的就稱老丁粄。又往往「老丁」上年紀了,下一輩的孫子也出世了,於是祖孫一起慶賀,老丁粄、新丁粄一起製作,也傳為佳話。
府上有男娃嗎?不妨也來做新丁粄,可解饞,也是思古情懷。
頁:
[1]